01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里介绍过,小时候我学过二胡、电子琴、钢琴等乐器。
其实,我还学过一段时间的绘画。只是由于不怎么爱好,提不起兴趣,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书法也学过几年,只是能让自己的字写得像点样子,考试时不会成为扣分项而已。
其实兴趣班这东西,就是大面积撒网,重点培养。
既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就多接触一些,不喜欢的可以浅尝辄止,喜欢的就多坚持一下。
当然,真正的辅导班,应该指的是和学校里面的文化课有关的内容。
这一篇,我专门说一下自己曾经上过的课程类辅导班,希望能对大家有一点借鉴意义。
02
我最早报班学习的科目是英语,大概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
在我们这个小县城,当时只有一家叫“××少儿英语”的培训机构(为了避免有打广告的嫌疑,就不说具体的名字了,懂的都懂)。
记得学习的地点是居委会旁边的小幼儿园里面,每到周末,爸爸妈妈就会骑自行车带着我去那里学习。
课上的内容,无非是跟着老师学一些简单的单词,做一些游戏。
学了一两年,就去考级。考级的内容煞有介事,从笔试到口试都有,虽说答的一塌糊涂,几天后,也能拿到一张满是英文、当时完全看不懂的证书。
现在想起来,实在是娱乐的成分较多,学习的成分较少。
03
到了小学三年级,学校才开设英语课。
好像农村的小学都是这样子,开设英语课比较晚。
由于自己上过培训班,有一点基础,接受起来相对比较轻松,每次考试几乎都是满分。这可能是培训班给我带来的好处。
后来班上的英语老师也办辅导班(当时教师有偿补课教育部门还不怎么管,各科老师办班都是公开的,现在应该很少了),老师让我去上,但并不收我的钱。
我想,不收钱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我的成绩好,老师喜欢我,另一个,对老师的辅导班也有一定的正面宣传作用。
毕竟,班里经常考满分的学生就在上自己的辅导班,对其他家长来说更有说服力。
顺便说一句,我的英语成绩一直还算不错,后来的高考分,六级分,虽然算不上顶尖,但也能让自己满意了。
04
其他科目我基本上没有上过辅导班,因为我的成绩还好,而且父母都是老师,他们也有能力辅导我的大部分科目。
我一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好面子不愿意向老师问问题,都是自己默默研究,实在不会宁可把问题留到家里。
在初中以前,相对较好的成绩、家长的及时辅导掩盖了这个缺点,但到了高中之后,由于是全封闭管理,我开始力不从心。
尤其是数学,经常连分都考不到。
要知道,班里的那些大神,每次都是考满分。
于是,我在高三年级的大小假期,开始参加数学辅导班——准确地说,不是辅导班,是一对一辅导。
这对于笔者这种性格内向的孩子是最难得的。在学校碍于面子不愿开口提问,在一对一辅导的环境下,那简直是“不问白不问”了。
于是,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一套试卷上勾满了红色的圈圈点点,都是想问的内容。
自己在辅导老师那儿也成了“难缠”的学生,每次课都是连珠炮般地从头问到底。
最终,适逢高考题目不难,笔者也算得到了理想的成绩,多分,也算差强人意。
05
对于课外班的优点,笔者作为亲历者看来,无非是两个方面:
一是在班级容量更小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能有更好的针对。
平日学校的学习中,即使老师讲得再详细,也不会完全适合所有同学。
在答疑方面,更是难以照顾到大家。
还记得高中时有“答疑课”或“答疑时间”,可是几十分钟的时间,一个班里有七八十名同学,通常最多只能解决几位同学的问题。
老师身边围了一圈,而老师只能选出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来解答。
由此,一个不懂的问题需要很久才能得到反馈,学生也可能永远得不到老师的回复。
更何况,我是一个腼腆的人,内向,怕老师批评,怕同学看不起,怕这怕那,于是问题越攒越多。
课外班在这点上,效率要高出很多。
二是有一些心理上的作用,使得学生在课外班学习效果更佳。
就拿笔者来说,自己会无意识中觉得课外班的环境更加适合自己。
在学校可能上课时不时走神,自习做试卷不能集中精力,可在课外班里却更加仔细。
虽说看起来十分可笑,可笔者的同学里有这种情况的也不在少数。
或许是花钱了,才能认真吧。
当然,从我个人的经验教训来看,我首先建议大家在学校要多问老师,毕竟自己的老师最了解自己,把问题在学校解决,那是最完美的。
像自己一样在学校不问,然后上课外班来补,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父母的钱,这是不划算的,只能作为最后的补救措施出现。
06
客观地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课外班、培训班等总会成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不得不接触、去接纳它们,也往往会去参与其中。
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根本的观点是“好钢用在刀刃上”。课外班的用途应该是解决学习中的疑点、难点,而不是做知识上的大串联。
前段时间有条新闻,重庆市一名学生家长花了21万元给上高三的孩子补数学,想突击一下数学成绩,可孩子摸底考试只考出了59分。
家长去找培训机构讨要说法,负责人解释道,孩子在补习前数学只能考20多分,补习之后能考59分,已经进步良多。
这便是由于孩子并没有在之前做好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基本框架的理解这些功课。
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最长,如果在学校不学,靠短短的课余时间去上课外班,显然也不可能学好。
课外班的作用,是帮助查漏补缺,或者突破难点重点。
很多时候,一些家长和同学把课外班当成心理安慰,当成临时抱佛脚的手段,当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可这是课外班没办法承载的重量。
课外班的目的,终究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更不是不打地基却想着“万丈高楼平地起”。
课外班有没有用,最终还是要看学生自身的基础和特质。
作者系在读研究生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