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和火焰的夹缝间,给孩子请“住家教师”,也许是当代父母最后的倔强。
作者:朱末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平地一声惊雷起,这次砸到了教育行业身上。
谁能想到,国家竟然重拳出击,把原本炙手可热的各类教育机构揍了个落花流水。不但如此,教育部还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加大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去年夏天如火如荼的K12大战,今年全然不见了踪影。
整顿铁幕下,风暴持续升级。7月24日,国务院发布文件,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教育股齐齐暴跌,哀鸿遍野。
然而,轰轰烈烈的减负潮背后,家长们的焦虑却有增无减。一些条件较优越的家庭,已经开始在子女教育上搞“私人订制”,不是过去那种每天来上几小时课,拿钱就走人的家教,而是“住家教师”,直接把自己家变成“私塾”。
无独有偶,今年5月底,某家政公司的应聘截图在网上不胫而走,图片内容显示:一名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的李姓女子,应聘合适家庭担任“管家”工作,期望月薪3.5万元,引发热议。
▲图/网络
有需求就有市场。目前住家教师的要价普遍高昂,月薪3~5万之间者比比皆是,在肉眼可见的未来,这又将是新一轮军备比拼,不请住家教师,孩子就落了下乘,日后跑的没别人快,飞得没人高。
这是另一种“降维打击”,却又无可奈何。
01
课外培训退潮,“住家教师”趁势上位
事实上,“住家教师”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概念,更像是家教行业的新变种。
时光倒回年,“家教O2O”以燎原之势攻占市场。家长通过APP就能找到所在城市的家教,既省了找中介的信息差成本,还减少了千里迢迢赶着去上课的时间成本,最重要的是,平台上教师的教学资质、教学情况评价一览无余,怎么看都是门“好生意”。
从年到年,有两千多家公司涌入家教O2O市场。彼时,站在风口上的平台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即便付出了高额补贴,非但没能烧出用户粘性,还让自己离“死期”更近。
要知道,教育本身是非标准化的服务型产品,一百个家庭就有一百种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虽然知识点相对固定,但每个孩子的日常基础、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却是截然不同,抓不住孩子差异化的“短板”,再怎么辅导和补习也是徒劳。
从本质上来说,家教O2O还是个撮合平台,提供教育价值能力弱,而真正优秀的教师极为抢手,既不愁生源,也不会接受平台抽取“中介费”。
此外,平台也大大低估了家长的决心和耐心。家长的终极目标是效果,而不是价钱或者是距离的远近,只要能找到适合的老师,什么样的代价都值得,而这些,恰恰是家教O2O实现不了的。
到最后,家教O2O也没能培育出有竞争力的巨头,资本遇冷后绝大多数企业迅速陨落,一度销声匿迹。
“复燃”的转机出现在今年。伴随着一系列双减政策的密集发布,课外辅导机构被迫关停或转型,相较之下,更边缘、更隐蔽的家教似乎未受到这波冲击的影响,成了家长们的“救命稻草”。
经历过之前的惨败,学聪明了的家教行业终于踩对了用户的痛点,内外因作用下,“住家教师”应时而生。
何为住家教师,在高端家教机构“红杉住家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