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逐渐从让学生刻苦变成了让学生痛苦的一件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空洞的口号,让孩子快乐学习,寓教于乐更是一种奢望。
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学校里有做不完的卷子,写不完的作业,回到家后,家长们又把孩子往各种补习班、培训班送,生怕孩子一闲下来就会被其他同学超越。
家长的心情我们能够理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父母的夙愿,他们不想让孩子在起跑线比别的孩子慢一点点,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多变优秀的可能,他们不惜砸锅卖铁,也要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
而教育资源很难量化,学校的教育资源更好?还是辅导班的教育资源更出色?家长们也不知道,但是只要让孩子在这两个地方(学校+辅导班)同时学习,岂不是就可以了?
于是,孩子之间的学习成绩竞争,逐渐变成了家庭,特别是父母之间的博弈。你把孩子送到贵族幼儿园,我就把孩子送到国际幼儿园,你让孩子上数学补习班,我就把孩子往英语培训班送……
家长们的心愿是美好的,但是却很难产生足够好的效果。因为一味地砸钱,让孩子在学校、补习班、辅导班来回奔波,并不一定会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资源。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一位知名教授,渠敬东教授曾经说过,我国当前正在适应的教育双轨制,让无数的家庭落下了泪水!
一直以来,我国都不乏寒门高考状元的存在,这充分说明了家长给不给孩子报收费昂贵的培训班,并不是让孩子成才的关键因素,那是什么让孩子成才呢?渠敬东教授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身体健康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现在家长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很容易在日常接触中,把压力和烦躁情绪传递给孩子,对孩子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一定影响。
我国的中小学正是孩子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如果身体条件不好,会缺乏精力,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所以,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加重要,千万不能用孩子的身体健康去交换作业和学习。
2、心理健康
我国的教育一直都包含了竞争因素,班级里面有成绩排名,年级里面有成绩排名,甚至每一次考试完后还有单科成绩排名,中考和高考说到底也是基于学生之间的竞争。
所以很多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竞争的压力下,每时每刻都想着赢过别人,这是不合理的,真正需要赢过的是昨天的自己。
只要孩子每一天都比昨天有进步,每一天都有收获,这就是好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也不要总是想着赢过别人,只有战胜自己才是强者。
渠敬东教授认为,不能用赢过别人来作为教育孩子的手段。优于别人不如优于过去的自己。
3、切实给学生减负
孩子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孩子自己,家长很难决定,但是家长的一些行为却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在孩子小时候,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不要用辅导班和题海限制孩子,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
就像一位学生,他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每天在学校有做不完的试卷,背不完的知识点,回到家里就马上又被家长领着进了各种辅导班的门,这样的孩子整天疲于奔命,还如何保持对知识、对学习的兴趣?
所以一定要给学生切实减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求知识,探求真理。
综上所述,教育并不等于学校和辅导班,而是孩子主动追寻知识的过程,要让孩子有学习欲望,让他遵从内心的想法学习知识,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