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想生二胎因为第一胎已经把钱花光了

今天的文章,和钱,还有孩子有关。

这两年一到夏天,就能看到很多“月薪三万撑不起一个孩子的暑假”的讨论。

夏天成为了家长最烧钱的季节,一个暑假搭进家长半年工资也不稀奇。

暑假能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补习、兴趣班、夏令营、出国旅游…

而在一二线城市,每一个项目的花费,都是以万为单位的。

我和读者中的几位年轻家长聊了聊,大家的共识是:

暑假烧钱千真万确,说是碎钞都不会过分。

但这种烧钱并不是盲目攀比,和虚荣就更没关系了。

暑假要你烧钱,你根本没得选。

高中物理名师一对一,一节课就要

“但人人都在补课。你不补,开学等着垫底。”

在之前一次征集里,我问过你们迄今为止花的最大一笔钱是什么。

在收到的多份答案里,有64条说的是“补课”:

一个暑假,两个一对一,2万。

末雨花开,郑州

初中时候有一次听到爸妈吵架,好像半年的时间花了2万5左右。

仰望星空,上海

从初二开始补课到高三,每周末去补数学,每堂课块。

一周两节课,不敢算了。

Nor,广州

今年初三,学校是市重点,要准备自招预录。

为了这几场考试暑假疯狂补课,平均一天,整个暑假50天的课,一共左右。我一年的学费都没那么多。

凌十八,上海

初三时候算了笔账,每月补习要花1万+。

在同一个机构学两门。而且这还不是我一个人,同学基本也是这样。

到现在高中毕业,保守估计花了45万。

丁丁,温州

在上海做大学老师的读者

sunny和我说,自己的孩子学费,但补课费一年要2万;

读者

朵朵爸爸和我说,自己高二的女儿一个暑假补习花掉了2万2:其中托熟人找的重点高中物理名师一对一补课,一节课就;

但这笔钱,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在花。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年的数据,北上广深有70%的中小学生参加过补习班。

补习这两个字,听起来像是成绩不好的人才要做的事。

但实际情况是“学霸”在暑假补课也很勤。

——字面意义上的“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暑假不去上课,一开学就得等着扑街。

尤其是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三个阶段。

之前就有朋友和我说,现在小学一年级教英语,早就不教字母表直接上对话了。

读者

Callie说,自己亲戚的孩子就是在南京“素人入学”的。啥都没教,童年是快乐了:

“结果入学一年级就是垫底,傻眼了。现在请大学生每天晚上辅导功课。”

之前看到一个小女孩,小升初平均每门考了99分,照样还是六点半起床补课。

——毕竟现在的暑假补课,压根不是为了查漏补缺或是好上加好。

真的只是为了跟上同学的节奏而已。

报兴趣班,3个是基础,5个是标配

“不是为了弯道超车,就是图个孩子喜欢。”

采访之前,我没想到搭积木都能有那么多兴趣班。

但其实乐高教育在两年前就已经很普遍了,并且还有细致的年龄段划分:

3岁到5岁,5岁到7岁,7岁之后每长一岁……都要换一种乐高来学习。

这还没有算上那些以乐高为基础的衍生课程:EV3机器人、WEDO、巴哈…等等等等。

普通的北京暑期乐高班的价格一般在2、左右,和其他兴趣班价格差不多。

接受采访的家长里,有一大半都给孩子报了3个以上的兴趣班。暑期兴趣班的费用,都是以万计算的。

而且有些兴趣班,学了还会有额外费用。

比如读者

杨和我说,自己儿子暑假去香港参加钢琴比赛,报名费,路费住宿费全自理花了。

有人总结,现在市面上的兴趣班总共分为艺术、语言、逻辑思维、运动和科学探索五大类。每个大类下面至少有10个主流具体门类。

——听上去有点夸张,但当我发现连机器人、国学、相声和音乐剧兴趣班都很普遍之后,都会有点怀疑这个估算是不是偏低。

每一个家长都和我说,现在小孩报兴趣班,3个是基础,5个是标配。

兴趣班种类这么多,广告又无处不在。稍微一动心,再探探孩子口气,一万块很轻松就花出去了。

而且每个人周围都会有一对比自己鸡血百倍的父母:

比如去武汉找了体操世界冠军教体操的;

比如学乐高不止是搭积木,而是直接通过乐高学物理的;

比如每天的兴趣班从7点半排到23点的,手机里的日历日程用七色都标不过来;

…………

读者

Callie和我说,附近商场里就属小孩子培训机构能开长久。饭店都经常换。

“毕竟到我们这个阶段,也就只有孩子能逼我掏钱包了。

在大城市,暑假出国一趟是项任务

“不然孩子也不开心啊。”

两星期前有这么条新闻上了热搜:

一位杭州妈妈花三个月工资送六年级儿子去英国游学,因为全班只有儿子没出过国。

普通的英语国家游学,至少3万人民币起步。

但现在大城市00后出国,真的是挺普遍的。本地的夏令营,会不太好意思参加。

(图来自电视剧《我的前半生》)

毕竟大城市爸妈每天都在被这样的内容轰炸:

这两年,还出现了NASA太空营这样更高精尖的游学夏令营:

但见识都是钞票堆出来的:

算上机票、签证,去一趟10天左右的太空夏令营至少得要5、6万。

出国不仅贵,还得当成任务来执行:

读者

sunny说,暑假带娃去美国旅游,全家10万。出发前还要做做了很多准备,买了美国历史的书。

大都会博物馆和MOMA当代艺术博物馆在网上买了作品集,也要给孩子先备课。

“这样去国会山,去自由之路时孩子对背景有一些了解。”

读者

明月上周带孩子去爱沙尼亚玩,一家三口一周费用5万。

她3月份就报名了。带孩子玩还要请假,还要带着电脑出来。

不仅是家长觉得见世面的钱得花,孩子自己也会主动提。

比如

杨就和我说,“他们班好几个小朋友都出国玩了,小孩们之间也有攀比心啊,他上次出国还是前年全家去了一趟新马泰。

那你怎么办,我就想让他过的开心点儿。”

有妈妈说,现在暑假作业本上都会问:这个暑假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总不能让自己孩子填培训中心吧。”

花了钱,也不真的相信效果;

但不花钱,更怕以后对不起孩子

“毕竟教育是没办法试错的。”

这次采访里,我还知道了一个新词,叫“鸡娃”。

就是鸡血养娃的意思:每天给孩子加油,让他们去拼搏去努力,一刻也不能歇着。

即便平时心态没那么激进的爸妈,也是一在家长群里交流就焦虑:

聚在一起话题都是围绕孩子:在哪里补习,补习效果如何、成绩有没有提高。

越讨论就越容易自我检讨:是不是什么都没做、做的是不是还不够多。

家长群就够让人焦虑了,更别说还要接受各类广告的灵魂拷问。

如果还在幼儿园,怎么忍心错过珍贵的启蒙期?

如果在念小学,怎么能不提防着学霸?

等到了初中、高中,等于真正到了战场,补课掏钱就是下意识的了。

在孩子身上花钱,每个家长心里都是又纠结又痛快。

花了钱,无法确认效果到底有多好;不花钱,又总感觉对不起孩子。

“教育是没办法试错的,跟不上就是跟不上了。”

个人生活肯定会受很大影响。别说给自己买衣服了,暑假前两个月就会刻意降低消费。

赚钱也是真的累。

明月说自己想过辞职带娃,但那样房贷就会压力太大。

——最累的时候连续加班两个月,每天只能睡3小时。会累到在车里哭。

有年轻同事说,现在没孩子的租不起房,有孩子的养不起娃。太惨了。

但这些爸妈让我感受到的是:有了孩子以后,就不太会轻言放弃了。

每位为孩奋斗的爸妈都是真勇士。

你们要撑住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3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