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华原创丨可怜父母心随笔

白癜风怎么能看好 http://pf.39.net/bdflx/131204/4302821.html

可怜父母心

文/石清华

坚守讲台一辈子,刚刚告别教室,就被熟人、朋友捞到校外培训班上课。

做好充分准备,发誓不让邀请者和家长失望。

重上讲台、自我介绍、安排内容、概述设想,详说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侃侃而谈、慷慨激昂。带着孩子试听的十多位家长热烈鼓掌,拍板解囊。

很快,有可观的学生参加补习,可比上班时每班六十多人少得多。尽管学生的多少与报酬脱钩,但在学生多时上课更有激情,往往效果也不错。

初次上课,学生基本安静、听讲,暗自高兴,一定要使出浑身解数,让学生有收获。随着时日的延伸,学生开始活跃起来,叫上课的老师有些难堪。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讨论、抢答发言、举手提问等是老师求之不得的,在互动中掌握所学知识该多好。但补习班的学生是另类的活跃:有的随意调换座位,找几个兴趣相投的在屉子里打扑克、斗地主、下象棋;有的翻课外书籍、看手机、打游戏;有的小声啍唱、照镜子、涂口红。整个课堂热热闹闹的,干什么的都有,就是听课的不多。上课老师无论怎么苦口婆心,就是感动不了上帝。不得不悄悄地给坐在教室后面的专职管理老师说,管理老师两手一摊,一脸无奈地笑一笑:“安全第一,要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就尽到了我们的责任。”混混日子,我固然轻松,却于心不忍,在课间课后询问过很多学生:“是不是不喜欢上课的老师?”他们摇摇头。“那为何不肯学习呢?”他们几乎异口同声:“我们是不愿意参加补习班上课的,只希望快快乐乐地玩,家长逼着来,没有办法。”

上过几天课后有了一些了解。补习班的管理不能像学校那样严厉,上课老师说的话对学生没有约束力。发现自觉、主动学习的才四个,被动学习的七八个,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学生迫于家长压力不得不来,来了自然无心学习,只是混混时间、磨磨洋工,时不时地捣乱一下课堂。若有几个不守纪律的搅在一起,不仅没有学到知识,还集合了不同的恶习,反而把行为习惯学得更差了。他们就像一滴墨水洒落在报纸上,很难控制其扩张。如懂得教育孩子的家长知道实际情况,则会叹息:早知如此,不如不来。也有极少数不称职的家长觉得孩子在家难管,反正不差钱,交给补习班让老师管去,我好专心打麻将。如果哪天运气差输钱多了,还可寻个理由去找老师扯一扯皮,以求得心理平衡。这些孩子会不会学习,学不学得好,问号重如泰山。我既然接受了聘请,就得尽心尽职,才对得起良心。

在设法想方上完《论语十二章》后,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熟到能背能默写,强调默写的成绩要向家长报告。学生听后满不在乎,仿佛胸有成竹,叽哩哇啦地喊了一阵后,拿出纸笔写画,似乎集体沉默,比上课时安静得多。

时间一到,安排学生从笔记本中撕下一张两面没写的纸,顶格写上自己的名字交给老师。留一支能写的笔,将其它学习用品统统装入书包放进屉子里。把课桌拉开屉子朝外成单人单桌单座,间距一米。然后按学生背诵的先后秩序点名入座。一切准备停当,宣布纪律:“认真细心地写,别想什么歪点子,能写多少是多少。只要写了就会有分,发现作弊的将用红笔做上记号,加重扣分。”说完把我签字的纸片发给学生开始默写。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鸦雀无声。不论是能默写的还是不能默写的,刚开始都把纸平放在课桌上,一手拿着笔,作低头思索的模样。我和管理老师一前一后,双目来回巡视,搜寻可疑的蛛丝马迹。

不一会,能写的“刷刷”地写,不能写的在蠢蠢欲动。男生将手轻轻地、不声不响地伸进自己的上衣或裤子的口袋,女生则用手撸一撸裙摆或上衣下襟,这些都是白费劲,他们刚把印有课文的纸片放在两腿间时,就不得不乖乖地交给我。好的,叫花子玩死了蛇——没指望啦。只好听天由命,能写多少算多少。一般的小聪明告一段落,仍有学生“贼心不死”,将事先抄写好的薄纸片放在我签名的纸片下。纸片虽薄,但上面的纸片在移动时总不灵活,看上去厚一些。不论发现哪一个作弊,只是走到其桌旁不声不响地拿走夹带,不做记号。还有屁股坐着的,裤管、衣袖卷着的,鞋袜里面的,笔筒中间的等等,这些都逃不出被没收的命运。极少数的却有点难办:女生把抄有课文的小纸片折成细条,扎于肚脐下的裤带边或立于胸部的领口间,当然不能去拿。只能走到其身边小声说:“把衣服里面的纸片拿出来。”女生则很快站起来,张开两手:“没有哇,老师您看。”弄得老师倒有点尴尬:“好,请坐下。”只能在她们正偷抄时才能叫其交出来。

有的没收了就没啦,可有的做了多手准备,要没收多次。有个女生的小纸片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她做的小纸片很小,把印出的课文裁成两三行一片,分放在不同的地方,每次任意拿出一片,抄在纸片的某一位置上,前后上下空着。如收去一片,稍等片刻或立马拿出另一片,心想老师刚走总会等会儿来吧,就这样结结巴巴的直到交卷。

你不能不说孩子有较强的反侦察能力;你也不能不佩服学生的手法多样;你不得不承认孩子的聪明。很遗憾:他们把聪明用错了地方。

课间休息时,任何人不得在戒备森严的教学范围内游弋,学生基本上在教室里嬉戏逗闹。有几个男生挤在一张课桌上下象棋,我则坐在旁边的座椅上环顾四方。

看他们下象棋时,不经意间瞄到稍远一点的学生座椅上放着一个黑色书包。书包后的椅子靠背觉得有点怪:那把椅子的靠背怎么这样厚呢?我也像孩子一样好奇,跑去一看,是三本十六开的厚厚的书随书包紧靠在椅子靠背上,书包被学生找学习用品时下滑了许多,三本厚书露出约三分之一,而书包可能占去了座椅坐面的三分之二。

我将三本厚书从书包里拿出,在手中掂了掂,每本可能有两千克重。仔细一看:《学霸笔记》,英语册33万字,页,58元。《学霸笔记》,语文册33.8万字,页,58元。《学霸笔记》,数学册33.5万字,页,58元。南云出版集团,南云美术出版社。翻阅了一下数学,是从初一到初三的全部内容,编撰得还不错,对接应试教育,有很强的实用性。可背书的孩子刚小学毕业,只是即将上初中。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积极报名参加了校外培训的小升初衔接班。

社会上由地方政府发放经营许可证的大大小小的各类补习班,经营者是在为家长着想,为孩子的成长着想,为国家的建设出力吗?显然不是,我只能推测:经营者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钱。除了钱外,他们才不管也可能不懂什么孩子如何才能搞好学习,怎样谋划孩子的未来发展之类的事呢。

现在社会上对各类补习活动怨声载道,几乎是恨得咬牙切齿。如果怨恨者们冷静地想一想,能全怪补习经营者吗?不能。首先他们有经营许可证,组织孩子进行各类补习活动是合法的。其次是需求旺盛,这些经营者才能生存下去。否则,纵然是地方政府发了许可证,也会无法生存。第三是许多家长的自私、攀比,促使补习经营者生意兴隆。有些家长很早就替孩子打听哪里可以上补习课,力争为孩子找一个理想的补习处。可同时又不分场所地抨击补习经营者,以此哄骗别人的孩子不去补习。如果是这样,那么自己的孩子就占有很大优势。这样的自私者一多,补习班焉能不生意兴隆?如果说这类自私者还有些计划,姑且不论是否科学,所找补习处是否合适,那么他们主观上还算是有目标的。目前大部分家长在既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不了解补习老师的情况下,看到别人在补,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的孩子也要补。不论花多少钱,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社会上有这么多人在推波助澜,那大大小小的补习经营者怎么会不红火呢?

再看那三本厚厚的《学霸笔记》,刚小学毕业的学生适不适用?家长没有考虑。家长只是想:我们这辈子没多大出息,孩子,你得努力读书啊,才能光宗耀祖。为此,众多家长含辛茹苦、设法想方、上天入地,要为孩子创设最好的学习条件。可那些孩子呢,大多不如人意,往往令家长沮丧。尽管如此,那些家长仍然一如既往,坚持付出。哪怕是竹篮打水,也心甘情愿。

那些拼命为孩子的家长有错吗?主观意愿没错。可怜天下父母,谁能为之谋划呢?

(年7月13日)

石清华(男),退休教师。出身卑微,有幸长成,但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只好勤奋干事,踏实做人。胸无大志,交游平民,酸甜苦辣,离合悲欢,渗透于心。然盼其觉醒,努力上进。替己谋福利,为国尽忠诚。畅叙平民事,共享人间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