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的朋友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对于“补习班”、“兴趣班”这些字眼,是否是感到陌生的呢?
作为90后的小编,在求学之路上,只知道早上8点上课,晚上5点放学,其他的时间统统是玩玩玩。补习课不存在,兴趣班还没开始扎根,成绩差的同学就是成绩差,没人辅导也少有人关心,没天赋没才艺的同学,遇上文艺晚会、主题班会,都只能躲得远远的,别提有多自卑了。
小编认为:那些有远见的父母,多少都有点心狠。
《战国策·赵策》中有这样一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的“狠心”就是为了孩子长远发展而展现出的一种智慧。
电视剧《小舍得》中,足以见证有远见的父母,所为孩子铺的路:
田雨岚费尽心思不顾颜面都想要子悠上择数的奥数班;上大神补习班,搞得像游击队一样;
南俪和夏君山为了欢欢能进入好的中学,又是报补习班又是想在老房子的房产证上加孩子的名字,最终选择购买学区房;小超超也开始跟着欢欢和子悠参加暑期补习班。
幸好,暑期补习过后,欢欢的确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但是这就能反映出补习真的有用吗?
有用当然是有用,但伤害性也不小。
子悠因为繁重的课业和压力出现幻觉、欢欢因为心理落差压力开始抱团孤立米桃,被要求各种补课而彻底崩溃、米桃也因为心理压力及被孤立而开始抑郁选择回老家休息……
这种种现象,都是值得我们的家长去反思一下。除开补课之外的因素之外,欢欢和米桃的表现,完全可以归咎于“别人家的孩子”这一说法,心理的压力远比身体的压力要跟伤人,这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写照。
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跟爸妈出门,只要有两家的孩子和父母都在场,那必然会听到:你家孩子真懂事,还帮着做家务,我家的孩子太懒了;你家孩子成绩真好,又得了第一名;你家孩子真有礼貌,不像我家这个;你家孩子……
说回正题,对于补课,我仍然持肯定的态度。
有人说:人人都上补习班,就等于人人都没上。
学习本就靠勤奋和天赋,上了补习班的孩子跟不上补习班的孩子相比,真的会有差距。
亲戚家的两个小女孩,其中一个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报班小主持人演讲班、舞蹈班,另外还会上参加训练专注力的活动,进入一年级后,领操、领舞、主持年级班会、表演儿童节节目,样样能行,是班里的交际小能手。但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她没有报课业班,所学到的课本知识就是学校里面学习到的,或许是因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她的学习成绩也不错。
另一个小女孩,没有报任何兴趣班,只是围绕课业课程进行补习,听说成绩很好,但是在学校比较内向,也不擅与同学打交道。
所以呀,若是有经济条件的,那还是会建议报一个培训班,不论是学科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还是兴趣班游泳、轮滑、钢琴、唱歌……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孩子自己的想法。
或许你不去培训班,小孩子在周末还是在玩,总是想着看抖音,搞笑视频,打游戏这一类,自觉自律的孩子相对来说还是少数。
孩子的兴趣爱好也是需要发掘的,越早发掘对小孩自身越好。
童年只有一次,快乐最重要!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快乐成长,不留遗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