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执导、主演的《银河补习班》,已经上映5日,票房也超过了4亿人民币。不过围绕着这部电影的争论,却是愈演愈烈。
这部电影的舞台,是所谓的教育问题。而想突出的主题,则是父子之情。
《银河补习班》邓超而观众们的争议,主要也是围绕着,片中这样一个情节:邓超饰演的马皓文,用一个月的时间,让儿子马飞的成绩,从倒数第一,提升至全年级前10。
可能有很多观众,急不可待的要跳出来纠正本人的错误:并不是一个月,而是一个学期。
《银河补习班》其实这个信息上的误差,也加剧了这个争议。在《银河补习班》的点映版和正式播放版中,对于提升学习成绩这个期限,也做出了调整。两个版本的区别,造成了不同观影人群的信息差异。
不过一个学期也好,一个月也罢,一个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全年级倒数第一,升至全年级前10,这有可能吗?
《银河补习班》邓超首先按照《银河补习班》的设定,马飞这个时候是初中一年级。
而在片中那个时代,初中的课程也与现在有所不同。当年小学并没有英语课程,初中的英语是从字母开始学起。
《银河补习班》比较重要的学科,也就是语文和代数。很多城市,初一还没有开展几何课程。
而初中,尤其是一年级的知识难度,其实是相对较低的。一个天赋聪明的孩子,或是刻苦学习,或是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完成这个成绩的突破,并非不可思议。
《银河补习班》邓超事实上,即便在高中阶段,我们身边也会出现这样的天才同学。头两年不认真学习,但是脑子足够好用。在最后几个月发奋冲刺,将高考成绩大幅提高。
不过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并没有听说过这种例子。
于是在《银河补习班》里,马飞以突飞猛进的速度,提升自己的成绩,在很多观众看来,就是不合乎逻辑。而且把这点,看作全篇最大的漏洞。
《银河补习班》邓超不过在我看来,我们回到《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邓超所饰演的马皓文,他的教育方法也未必可取。
在影片里,邓超提升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方式,就是带着马飞去玩,去见识世界。这也让马飞成为老师和别人眼中的野孩子。
《银河补习班》按影片的故事发展,这反而促成了马飞对学习重拾兴趣。但是在真实的情况中,如果哪个家长真的这么干,恐怕是要适得其反。
想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还是要从教学本身入手。要让孩子从学习中得到乐趣,而不是玩着玩着,就突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银河补习班》另外很多观众,对《银河补习班》不满,则是出于以下一个观点:既然是批判应试教育,为什么又让孩子回归了应试教育?
确实影片中,邓超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马飞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学习成绩,得到继续上学的机会。许多对教育心怀不满的观众,认为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回家上私塾,还非要回到学校不可呢?
《银河补习班》邓超其实学校对一个孩子最大的意义,并不是学习知识,或是提高成绩考上大学。而是要让孩子在同龄人中成长,学习如何与人相处,跟人打交道。
这几十年来,也确实有极少数家长,秉持着自己教育的理念,不让孩子去上学,而是自己充当老师。
《银河补习班》如果光看学习成绩,这样的孩子,确实有可能取得还不错的分数。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面对严重的心理问题。
人上不上学,是不一样的。就算学得不好,但学习环境和同学们的集体生活,仍会让一个人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