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学校都开始陆续放寒假了,寒假的开始也是各种补习班、辅导班的开始,家长们新一轮的“烧钱”项目开始了。
有家长统计,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各种“第二学堂”的的辅导班和兴趣班成了孩子们课后主要的消遣方式,零零碎碎算下来,都是上万的课程,更有家长坦言,一门辅导课花掉好几个月的工资。
辅导班贵也得上:不上孩子就落后了
《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显示,中国家庭非常舍得在孩子教育上花钱,教育支出占了家庭年收入的50%以上。
“具体的花费没算过,算了也得上”
有家长称,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技多不压身”,对于孩子天分的挖掘,都是“宁可错报,不能耽误”。“奥数、小提琴、舞蹈、主持人、英语、绘画、钢琴、主持人”等等,这么多课程,王女士都给孩子报了,称这些都是精简之后的必备课程。
“小提琴和英语课比较贵,小提琴一年是1万5,英语是1万3,舞蹈班一年,主持班是下半年报的,大约多,寒假报名的提高班一周元,刚给充值了线上的外教班,元。”王女士一一细数着这些课程的花费,总算下来,一年在课外教育的花费上要5万以上。
之前,王女士还给孩子报过“机器人”班、“编程班”等等,但是因为孩子不愿意上,上了也没什么效果,就换成其他的班了。其实很多家长都一样,为了能确定自己的孩子在哪一方面具有优势,对什么课程感兴趣,都是经过一个一个班的筛选,最后才定下几门必学的辅导课。
“孩子听说班里的同学都报了班,回家也嚷着要报班。”
一开始卢女士并没有想给自己的孩子报其他类型的辅导班,但是有一天自己的女儿回到家后闷闷不乐,一问才知道,孩子看到自己班的同学在表演钢琴,觉得好厉害,很羡慕,自己也想学,并主动要求学习钢琴。虽然买琴、练琴都是大支出,但是卢女士眼睛都没眨就带着孩子报名去了。
“不报怎么办,就自己孩子没学,怕她自卑。”很多家长本来也没想给自己孩子报班,但是由于其他孩子都有报辅导班,成绩好的也报,不好的报的多,自己要是不给孩子报个班,开学成绩下滑了怎么办,要是将来孩子抱怨了又该怎么办,思前想后的家长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落后,连报了好几个班。
孩子教育成了家庭最多的花费:外出旅游成了奢望
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孩子教育方面的支出让家庭非常头疼,没有那么多的钱来供孩子上那么多的辅导班,但是又不能让孩子落后于同龄人,只能简衣缩食。
徐女士是一名普通的办公室接待员,一个月工资多元,自己的老公是一名公务员,一个月工资多元。去年刚刚凑钱付了首付,现在一个月要还多的房贷。自己的孩子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看到其他家长都在给孩子报辅导班,着急的徐女士也给孩子报了几个班。
现在孩子上了”钢琴班“、”跆拳道班“、“英语班”等等,虽然家里没有多余的闲钱,但是看到这些课程对孩子影响和帮助挺大的,徐女士也咬牙让孩子继续学。一年下来的费用将近4万元,孩子报班的支出成了徐女士家庭最大的支出,以前逛超市从不看价格的她,现在连柴鸡蛋都不舍得买,自己化妆品和衣服也不随便买了,更不用提外出旅游了,感觉自己的家庭生活水平一直在下降。
辅导班为什么砸钱也要报
年,上海市基础教育调查队对上海市义务阶段学生课业展开调查,发现“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主要来源于课外,上海市中小学的学业负担90%来自课外。”
同时,根据《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中小学生中,仅有38%的孩子没有报辅导班,六成以上的孩子均报名参加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类辅导班,北京和上海更是超过七成的孩子参加辅导班。
“校外培训机构往往以高强度培训、提前教育等模式,培训学生的应试技巧,裹挟家长带着孩子拼命地跑。”研究院谭晓玉认为,“校内减负将教育的责任推给了家庭,考试选拔机制和竞争犹在,校外培训机构膨胀,校外补习费成为家庭一笔沉重又不得不花的费用。”
虽然现在进入多元化的发展时代,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考试分数高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依然是改变命运的最主要方式。孩子考得好,家长怕被别人超过,孩子发展不好,家长又怕自己孩子落后,家长陷入一种盲目的焦虑中,给孩子报辅导班、兴趣班。
很多家长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没办法,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步入社会的能力就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