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直是家庭中的头等大事,尤其是在现如今中考、高考不断改革,使升学压力变得更大。
虽然双减政策大力推行,但是,很多家长担忧的心思却没有消失。
在中国的各个城市中,教育资源的不对等,也使每个学生在升学时,面临重大的挑战。
即便教育部多次推行,为学生减负的行动,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大力打击后,家长依然没有放弃为孩子报补习班的念头。
正是因为有市场,所以,也使很多教培机构纷纷开始转型。
但是,这些教培机构只能小打小闹,并没有之前的大张旗鼓。
并不能继续贩卖家长的焦虑,也使一些家长的情绪处于逐渐冷却的状态中。
虽然大环境是好的,但是,有些家长的情绪依然是非常焦躁不安的,认为:不补习孩子的成绩一定会被影响。
曾经校外辅导机构对孩子课外补习班和教育的垄断,令孩子的教育陷入畸形发展状态。
不仅加速了教育分层,甚至也使孩子的压力和心理素质逐渐走下坡路。
这也是双减政策势在必行的原因,然而,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没有办法提高的成绩,内心自然没有办法变得轻松,也会想方设法缩短和优质学生之间的距离。
面对没有办法进入补习班的情况,有一部分家长也表示:我有钱,请1对1的补课老师到家里,难道不可以吗?
提到1对1的老师,想必大部分的家长都不会陌生。
1对1的补习老师,就是曾经出现在大户人家的“住家教师”。
看到互联网上的招聘信息后,对住家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而且给予的薪资待遇,也是令很多人无比羡慕和期待的。
针对这一情况,教育部也给出了明确的回应:即使是请一对一的老师,也是不合理的,教育部也会进行大力的打击。
虽然这样的形式是比较灵活的,也是教育部难以监管的。
但是,从政策上,这样的做法是不支持的,尤其是对地下室的培训方式,教育部将会从严从重的打击和处理。
从教育部的教培机构整治的力度就可以看出:此次双减势在必行,没有任何的弹性空间。
因此,在双减政策不断执行和推进的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家长,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只有这样,才能使培训班理性的存在,才不会真正阻碍孩子的素质教育。
1、焦虑心,是重点
双减政策的执行,宗旨是为了给孩子减负,使孩子能在素质教育上走得更远,并不是在补习班的揠苗助长下,一时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哪怕无数教培机构和辅导班逐渐被取消,但是,家长的焦虑心却并没有任何的降低。
这也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消费机构涌现出来的根本原因。
因此,在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家长的焦虑心一定要被降低,这是让孩子能快乐和健康成长的根本和关键。
2、帮孩子找到努力的方向
对家长而言,不管是否将孩子送到补习班中,这都是次要的。
只有让孩子知道自己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
只有为孩子找到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才能让他们有充足的力气向前冲刺。
能做到这一点的父母,一定能使孩子在健康成长和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才不会出现半途放弃或是成绩无法提高的情况。
3、帮孩子找到适合的方法
送孩子去补习班,只是其中的手段之一,如果能在日常的学习中,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能大幅度的提升,目的达到了,就没有必要送孩子去补习班了。
因此,当孩子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补习班只是次要的,完全不需要给予过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