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这儿专门说的是文化课补习班吧!有没有用,关键还是看孩子自己。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这是补习班效果好坏的关键。
暑假补习班一般分两种,一种是预习下学期的新知识,一种是对上学期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一、第一种班,是大家参加的比较多的,也是辅导机构开设的最多的。
这种班,说实话,预习的都比较浅。试想,要把下学期一学期的知识集中在15—20内预习完,只能是浅尝辄止,让学生有个大概印象。对于知识内在的挖掘、方法的练习、思维的训练都不会涉及到太多。
学生参加完这样的预习班之后,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建议要自己回家:
1、进行巩固复习。
因为预习班讲的比较快,也比较多。不能及时复习,这么多知识很快就会遗忘掉。起不到预习的效果。
2、适当增加练习
由于时间的原因,预习班讲解的知识一般比较浅,学生回家最好做一下相应的有一些深度的练习题。
否则,对知识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最浅处,不仅达不到理想的预习效果,而且还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原来这个知识就这么简单,上课也不用再听了。但真到考试的时候,考察的角度、方式、灵活度、综合性一下子就会把学生砸晕,这也就是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也学了,为什么学不好的原因。
二、第二种是复习班,这种辅导机构开的比较少,开一般也是一对一小班。
因为参加复习班的学生,一般来说是因为过去的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牢固,或者有欠缺。这样的孩子,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不可能统一补课。所以大部分是一对一。
这种补习的效果,更需要学生能够回家积极主动进行复习和练习。老师两个小时的补课,作用在于串联知识,发现学生问题,有的放矢的弥补。但是,如果学生课下不能及时练习和复习,这个效果会大打折扣。
一般来说,需要补习的学生,要么原来学习习惯不好,要么能力不够。在补习之后,如果不能改变提高原来存在的方法、态度方面的问题,效果就不会很好。
三、那么,到底参加辅导班有没有用呢?辅导班的作用体现在哪呢?
1、辅导班的老师给学生提纲挈领的构建下学期知识的框架。
一个好的补习班或者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搭建起要学习的知识的框架结构,能让学生明白后面要学习的知识的内在联系。这可能是一般学生自己预习达不到的高度。
2、辅导班的老师可以通过对习题的精挑细选快速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各个角度
有经验的老师明白一个知识点,可以从哪几方面考察;从难度上可以由易到难的分几个层次;与其他知识结合点在哪,如果进行综合。这些让初学者自己摸索,就不现实了。
3、辅导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融汇一些解题思路
虽然假期辅导班时间都不会很长,但有经验的老师会通过题目和知识的有效讲解,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方式进行塑造,使学生少走弯路,学会思考。
四、是不是只要参加辅导班就一定有用呢?哪些孩子不用参加呢?
可以确定的说,肯定不是对所有孩子都有用。
1、自学能力较强的孩子不用参加辅导班。
有一些孩子,自觉性、主动性比较强,同时自学能力也不错,就没有必要非得参加辅导班。
其实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利用每年假期学习下学期新知识的契机,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学习的重要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大、知识的加深,自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导致学习效果的优劣。所以,孩子如果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自己探索学习。
2、没有学习主动性,懒惰的学生即便上了补习班,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果学生自己不爱学,不相学,不认学,即便在家长的强制下去学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样的孩子,重点不是上不上辅导班,而是要解决最根本的思想问题和内在动力。根本问题不解决,辅导班也不过就是给家长看孩子的一个地方而已。
3、学段比较低的孩子没必要上辅导班。
我一直不建议学段比较低的孩子上辅导班,提前学习下学期知识。
(1)首先,低学段的知识本来就比较简单,不需要额外提前学习。如果真想让孩子了解,不如作为培养孩子预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的素材,从小培养基本学习素养,而不是功利的学习那点儿知识。
(2)其次,本来低学段知识就简单,上课老师又会反复讲。学生提前学之后,就会上课觉得没意思,长此以往,就会养成不认真听讲的习惯。在低学段这个弊端提现不明显,但习惯一旦养成,到了高一层次学习的时候,就会引发很多问题。
(3)再者,低学段的孩子更多的应该是在学习习惯、思维能力、认识方式上进行培养和训练,家长千万不要舍本求末的看中当时那一点点成绩,而放弃对孩子兴趣、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辅导班有没有用,不能一概而论。和辅导班的教学水平质量有关,更与孩子的自身学习态度有关。建议家长不要跟风,不要盲目报班,切实根据自己孩子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