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自然什么都能和经济挂钩。
又是一年高考时,在“万人争过独木桥”的高考大潮中,商家当然也不会放过高考经济这一块“唐僧肉”。
无论是考前的辅导资料、营养补品、家教培训,
还是近几年推出的高考保姆、高考钟点房,
甚至还有高考结束后的技术培训、旅游消费,
都被“高考”两个字串在同一条产业链上,成为商家热炒的目标。
在愈演愈烈的情势下,高考经济到底为考生带来了什么,
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却让家长和考生迷惑不已。
高考成本逐个算最近网上流行着一幅“高考成本变迁示意图”,图中从5角钱演变到数万元。
不仅仅是高考成本的变迁,还有高考心态的变化。
据该示意图显示,年参加高考的考生需要数学习题和一碗绿豆汤,步行至考场,仅需要花费5角钱。
年参加高考的考生需要购买钢笔等文具,骑自行车前往考场,所需费用为10元钱。
年参加高考的考生需要购买复习资料、文具、以及补充营养的鸡汤,步行至考场共需花费元。
年参加高考的考生购买复习资料、聘请高考保姆、住高考旅馆及购买高考餐共需要元。
而年参加考高的考生成本则有了大幅提高,考生需要就近租房、买学习套餐、请一对一家教、买营养补品,如此下来就需要4万元。
由5角钱到数万元的变迁,这三十多年来,高考成本翻了数万倍。
虽然这其中有很大的物价上涨因素,但上涨幅度仍令人咋舌。
曾参加年高考的李秀兰回忆道:
“那个时候的高考费用基本都花在了吃饭上。”
高考前夕的李秀兰为了可以多一点复习时间,午饭一般都从家带到学校来吃,一顿饭的成本不超过一元钱。
如此一来,按照高考前半个学期算,四个月下来不超过一百元。
在这期间,家人还每个月给她十元的零花钱,四个月下来不过四十元。
最奢侈的就是高考结束后,父亲为了奖励自己,花六十元给她买了辆自行车。
如此算来,李秀兰的高考成本也就在两百元左右。那时候两百元,基本上是父亲一个月的工资。
时隔多年,李秀兰的儿子也参加了高考。
可儿子的高考花费却比自己当时高考的花费高了许多倍。
为了让儿子安心复习,不受周围同学影响,
李秀兰在儿子读高三时便在学校附近租了套20平米的房子,让住校的儿子搬出来和自己同住。
一方面可以照顾儿子的起居饮食,一方面也方便儿子晚上复习。
由于是学校附近的房子十分抢手,这套房子一年的房租为4.8万元。
除此之外,为了加强儿子的学习,李秀兰还为儿子请了一对一的辅导家教。
每周6个课时,一课时为元,高考前四个月补习下来又是近1.5万元的费用。
在高考期间,儿子购买的各类辅导资料不下元。
李秀兰为儿子购买的营养补品也不下元,这其中还不包括儿子的日常饮食费用。
如此算来,高考前李秀兰已为儿子高考花费了近8万元。
这还不包括承诺儿子考试后奖励的电子产品、旅游等花费。
“儿子参加高考几乎花费了我一年的收入。”李秀兰说道。
高考费用从当初的一个月工资增长到现在的一年总收入,高考成本的上涨正在考验着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在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家长仿佛只有不断掏钱才能安心。
然而在未来的日子里,高考成本究竟还要上涨多少,谁也说不好。
后高考经济升温快高考结束后,“后高考时代”才真正到来。
数码产品日益高端化、KTV等娱乐场所迎来消费高峰、出境游和长线游升温、驾培生意火热、谢师宴价格攀升、美容美体服务受追捧、复读机构招生忙……
都昭示着后高考经济的火热程度。
商场内可见的“凭准考证可享特惠价”招牌;KTV打出“考生预定有特价”的广告语;
眼镜店、旅行社纷纷表示凭准考证享受折扣,
所有商家的目标都瞄准高考考生这一独特的消费群体。
不少考生高考结束后,心理得到了暂时的彻底放松,
于是各网吧、KTV、酒吧等娱乐场所,便可以看到许多考生考试结束后狂欢的身影。
“这已经是我们第三次同学聚会了。”参加完高考的林晓说道。
高考结束当天,林晓就和同学去KTV玩了个通宵。
紧接着又是聚餐、野炊,一场接一场的同学聚会构成了林晓全部的假期生活。
接下来,林晓还和几个要好的同学计划着去外地旅游,
而父母承诺考试完给林晓买的电子产品,林晓也一直都在物色当中。
像林晓一样,高考后疯狂娱乐、疯狂消费,成为了许多考生发泄高考压力的一种普遍方式,而父母而在这方面给予了孩子许多宽纵。
为了激励孩子考出好成绩,家长往往都会在考试前对孩子做出购买电子产品、去外地旅游、甚至是整形、买车等承诺。
而孩子一旦考试结束后,家长也很乐意为孩子们提供物质支持,作为对孩子三年高压生活的一种补偿。
商家更是瞅准了这一时机,毕业游、谢师宴、电子产品、娱乐场所,美容会馆、一切与考生有关的项目都被无限放大,成为后高考时代消费的生力军。
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消费显得经验不足。
往往是一个同学邀请聚餐后,受邀者轮流做东;
一个同学发起倡议去某地旅游,大家群起响应;
或者是一个孩子购买某款商品,大家竞相效仿。
高考经济的升温,在这种趋的消费行为推动下,却容易诱发孩子相互攀比的不理性集体消费行为。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