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题:五年级生补初一英语专家建议给“家庭增负”降温
新华社记者王莹
“寒假撒花玩,开学两眼蒙。”在培训机构的花式宣传和一些家长的“详细规划”下,寒假伊始,部分中小学生刚出校门,就又进补课班了,开始了“学习式寒假”。
学校头一天放假,第二天就开始补课。这个寒假,家住武汉市青山区的五年级学生小严已经在学校和补课机构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每天早上8点半上课,下午3点45分下课后就回家写寒假作业。”小严妈妈说,利用假期时间补一下短板学科太有必要了,节前抓紧时间学,春节期间才好放松,这样啥也不耽误。
在上海,一些学校期末家长会还没召开,学生们就走进了补习机构。记者在上海徐汇区一家知名机构看到,这里人头攒动,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甚至很多幼儿园的孩子家长都前来咨询。
“寒假里,顶多是过年时让孩子休息两三天。”一位初三学生的妈妈陈女士告诉记者,孩子成绩非常优异,在全校都是佼佼者。“虽然进重点高中基本没有问题,但是一分钟也不能松懈。”这位家长坦言,不仅学得深,更要学得早,以英语为例,她家孩子在初二时就“刷完”了高中语法,做高考英语试卷成绩都还很不错。
采访中,记者发现,“超前教育”比比皆是。沈阳一名五年级小学生浩浩这个寒假已经开始补习初一英语了。家长表示:“上初中要学习更多科目,而小学生只要补习语数外三科。趁着现在课程不多把基础打好,等上了初中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学别的内容。”
据了解,寒假补课班大多收费不菲,沈阳一个学习奥数的十天“集训班”,每天补习两个半小时,一共收费两千元。在上海,12人以下的小型班,每节课元起,“名师一对一”等课程都要上千元。
“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武汉市江汉区北湖小学校长范永岁说,假期里家长让孩子上校外文化培训班,缘于现在对孩子的成长评价过于单一。其实,家长对孩子的陪伴与交流,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聊天、游戏,都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家长选择时不妨多看看孩子的兴趣与特长。只有两类孩子需要培训:确实有兴趣的,可以适当培优;知识有些不足的,可以补差。”
武汉市大兴路小学校长王继承建议,家长不应只看培训机构的名气,而应先全面了解培训班的教材和师资。“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觉得在外面学过,在学校上课时就不认真听,但之前‘学过’的不像学校教学一样成体系。长期下来,不仅孩子自己学得不扎实,还可能影响其他同学也不认真听讲。”
有专家建议,面对“寒假即补课”,家长们也有很多无奈。缓解家长焦虑,给“家庭增负”降温,关系到教育改革成效乃至未来的人才培养储备。需要从学校到社会,建立更完善更多元的学习和评价体系,让每一个孩子站在公平的起点上,享受适合的教育,让孩子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取得进步、获得快乐,最终成为有用于社会的人才,并自我实现和满足。(参与采写记者:廖君、仇逸、郑天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