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告诉你,怎么鸡娃才有用

有关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51004/4705467.html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鸡娃补课有用吗?这几乎是家长们探讨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了,各说各话,谁也说服不了谁。支持者认为如果不补课的话自家孩子肯定落后,所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应该从胎教抓起,主科副科加兴趣,一个都不能少。而反对者自然是从时间精力金钱以及效果的全方位反对,就认为啥用没用,反倒累坏了孩子和父母,全民都陷入不必要的内卷。

我怎么看?其实我经常建议是跳出问题来讨论,也就是打个比方来对照。

比如补课就相当于补药,或者说是营养品,是正餐之外的食物。那既然是补,就说明本来是不必须的,或者说只是在某个阶段必须,并不能一辈子永远吃。

小孩子用吃补品吗?有人会给刚出生的孩子吃人参鹿茸蛋白粉吗?肯定没有啊,因为孩子用不着,正经的喝奶吃饭就行了,营养绝对可以保证,补多了或许还早熟的影响发育呢。

那什么时候需要补品?孩子发育缓慢,确定的营养不良了,那就必须吃补品,定时定量的服用。而且还不能乱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的服用,明明就是缺铁缺锌,你却让孩子吃鹿鞭,那没准儿还补出鼻血来呢。

另外还有一种时候最好补,那就是锻炼健身的时候,为了快速的提高成绩,那最好吃点儿蛋白粉肌酸什么的,能更大效率的达到效果。当然如果是天赋异禀就更得补了,甭管是很强还是很弱都一样,很强是为了补到更强,而很弱的则只不过是想当个普通人。

但这该不该吃补品,什么时候吃,吃多少?甭废话就一个答案:“遵医嘱”,千万别瞎吃。

其实补课也一样,既然是正课之外的,那就没有一定之规,肯定是有人需要有人不需要。至于各种兴趣班的可以补着玩玩儿,反正都是试试,觉得合适了就接着来,不合适就纯粹是拿钱做个试验就得了。

但文化课最好是听老师的,如果孩子能跟得上就没必要非得补课,纯属拔苗助长和重复训练了,意义并不大。而只有说老师真的发现了孩子有特长,或者说明显跟不上教学节奏了,那才是真正需要补课的。再或者就是到了需要强化知识点的时候,有针对性的进行补课,那效果才好,否则实在是意义不大。

我家亲戚就是老师,牛校的资深老师。在她眼中,大部分孩子的补课其实都是瞎折腾,既折腾孩子也折腾家长,还折腾钱。但是这东西又不能劝,家长听不进去还落埋怨,索性随他们去吧,只要不折腾自己就行。

孩子其实在三年级之前的补课意义不大,当然这指的是必备的文化课。这种补课其实就是拔苗助长或重复强化,跟非得让三个月的孩子学走路,三岁的孩子练长跑一个性质。到时候该会的自然会,提前学了也没用,并不比人家占便宜。太早的重复训练只是在当时能超越同龄人,但如果没有天赋,到了常规岁数之后会发现全都白费蜡。

我已经见过不少三年级后崩溃的家长了,我家亲戚见得更多。因为在这之前的补课基本都是这种情况,无非是提前学了高年级的知识,或者是反复的复习而已。在低年级时看着像天才,实际上根本不持久。到了四年级真得用脑子来解绕脖子的应用题了,智商的作用陡然提升,会让之前对孩子抱有极大希望,也自认为孩子是天才的家长们怀疑人生。

一直有个说法,叫是不是天才在三年级之前就基本上看出来了,能不能上,初二就差不多能定了。这指的都是天生的智商,跟补课什么的关系不大。孩子在上学之前和低年级可以接触各种兴趣班,或许能发现其他的天分。但文化课学校这些东西,学校教的足够了,真的跟不上的时候自有负责任的老师来提醒,否则甭瞎补了,意义实在不大。

说到老师是否负责任,那这真的是可遇不可求。遇到负责任的好老师,比什么名校都重要。名师出高徒是在论的,未必是名师,但真得是对孩子负责的。这没什么好办法,碰运气吧。

我上初中的时候就遇到过不称职的数学老师,也不负责任,于是班里就出现了数学课自学物理,物理课让老师讲数学的奇观。最后是全班同学联合投诉数学老师,给他轰到后勤去了。去年是听说海淀某小学一年级刚开学不久,家长们就联合起来抵制班主任,认为刚毕业的实在没经验。这些方式不能说正确,效果也未必真好,只能说是学生和家长真能体会到老师的优劣。

其实这也就是家长们焦虑和非得补课鸡娃的原因。因为公立校从来也不做广告,更不敢宣传什么名师,更不可能保证考试成绩。而私立校和补习班敢,他们宣传的就是名师授课,经验丰富水平高什么的,甚至敢于对赌成绩。那这对标的就是公立校,意思很明白,公立校你选择不了老师,而我们可以,能选最好的最适合的老师,所以才能确保成绩。

甚至有的补习班是真的高薪从公立校挖墙脚,用高收入把优秀老师聚到了一起,那这就更能让家长们焦虑了。就这么简单,公立校教的肯定没我们好,而你不来,我们就培养你家孩子的竞争对手。就问你怕不怕吧?反正补习班名额就这么多,清北的录取名额也那么多,掏不掏钱就看你了。

但其实呢,补课对落后的孩子提升成绩或许有效,但对于清北来讲效果不大。或者说之内是辅助左右,而智商才是第一位的。智商高的如果不努力那未必能上清北,但智商不高的再努力也未必进得去,进去了也是受罪。

前些年是清华做了个入学新生的智商测试,只公布了结果,没说任何解释。这结果就是,以考试成绩进入清华的学生,平均智商。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至少以上吧,干脆就甭拿清北当目标了,其他的或许还靠谱儿些。

那这问题又来了,为什么现在的父母动不动就拿清北当目标啊?甚至不惜付出拼命鸡娃的成本?过去为什么不鸡娃啊,像我小时候就几乎没有补课,补课班更是少之又少,都不好找。

其实很简单,在中国90年代之前的那些年,学习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无论什么毕业,基本都是进个国营单位,工资都差不多。甚至在刚改开的那些年,脑体倒挂严重,研究院都没人爱去,老师也不好招,就因为挣得太少了。

我同学是90年代初去的航天院,工资也就多块吧,勉强够吃饭,连件好衣服都买不下来。而其他行业呢,比如我吧,本来是可以分配到部委机关的,但嫌钱少,也是多块,所以家里托关系找了个效益好的国企上班,一上班就每个月多,几乎三倍于体制内。而像这种企业无所谓高学历,有关系能干活就行。那在这种社会示范之下,家长们看不到努力学习的回报率,那还何必鸡娃拼文凭呢?

再一点,当年的高考内卷其实比今天还严重。现在的大学录取率是80%左右,几乎是只要参加高考就有学可上。而当年呢,基本就是在20-30%之间,难度是今天的三倍以上。那会儿才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如此难度之下,智商不够或不是学习材料的索性就退出竞争了,犯不上耽误时间精力。

而且那会儿也没地方补课去,一是普通家庭没这个意识,二是没钱,三是找不到。北京第一个补习班叫“北京四中及北医子弟考试补习班”,招收的本身就是精英子弟,普通人拎着猪头都找不到庙门。

归根结底,所有社会问题其实都是经济问题。之所以当年不流行鸡娃,主要就是家长们没受到知识能换大钱的刺激,否则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继续读。而只要是有了需求,供给自然出现。

之所以年之后,0年前后大量的补习班出现,那是因为互联网和各种科技企业兴起,新贵们全都是高学历,各个企业为了抢夺人才也开出了高薪,中国开始从纯体力加工行业向科技型行业转型。

学历值钱了,知识能卖钱了,而且是卖大钱,那家长们算清楚账之后,自然能供得起就得送孩子上学了,成本无所谓,只要能学出来就行,一本万利。

但之后的这些年确实是节奏有些被带偏了。我在外地见过一些补习班的招聘,那纯粹就是贩卖焦虑,甚至达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本来当地并没什么内卷,被这些补习班给硬生生的创造出一个市场,逼着家长们大把的砸钱。说实话这就不合适了,与学习本质背道而驰。

当然,一切社会问题还是经济原因。家长们有钱了,也看到了学习的回报,那就算没有补习班给带偏,他们早晚也得内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尤其是中考50%的分流率,让但凡学习差点儿孩子的家长都担心。万一孩子上不了高中,那以职业学校的风气和管理,青春期的孩子指不定学成啥样儿呢?

这也得理解家长们的焦虑,自己努力挣钱省吃俭用的是为了谁?不都是为了孩子吗。那既然是有条件能让孩子得到点儿更多的资源,那就尽量争取吧。所以家长们也是没辙,被迫的参与到军备竞赛之中。

但是,军备竞赛是没有极限的,军火制造商们更会投其所好的制造出各种新玩意儿,逼着买家们一次次的升级换代,一次次的多掏钱。那这种没有意义的消耗比拼,无论对家庭还是国家,确实都不是好事儿。

而且有一点,在这种内卷之下,寒门子弟的上升通道被进一步挤占,至少农村子弟的中举比例逐步的下降。在我上大学的时期,农村孩子比例大概在30%左右,据说清北也能达到20%。而现在呢,应该是也就10%了,甚至都未必能达到。

那这算不算不公平?可以说是结果公平,都是大家考出来的。但是这起点和过程是真的不公平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有这样一句话:当你想指摘别人的时候,要知道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所拥有的优越条件。真实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难处与苦衷。

农村子弟,或者说小城市的孩子,他们的学习资源是和大城市无法相比的。那在这种情况下,只追求结果公平,必定造成社会的撕裂。这对个体来说无所谓,但对国家来说,那就等于埋下了动荡的种子。

之所以有筑梦计划和自强计划,那就是针对农村和寒门子弟多开放一些通道,拓宽他们的上升阶梯。但这也是杯水车薪,绝大多数孩子是享受不到扶持的,毕竟名额太少了。

所以国家强令取消了课外辅导,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拼智力、拼努力,但别拼财力,别拼开挂和抢跑。尤其是又取消了高校自主招生,禁止奥数点招什么的,国家希望大多数人都能处在公平的起跑线上竞争,这才能降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那作为个体家庭来说应该怎样,真的就不补课了吗?

这问题就回到开头儿了,还是那几句话,补课跟吃补品是差不多的,这东西不是正餐,吃多了或吃错了都不是好事儿。反正我家孩子在三年级之前很少补文化课,顶多是汉语拼音和自然拼读什么的学过一些,英语有一搭无一搭,日常会话吧。其他的就是各种班儿来回换着上,效果非常好,最终结论是我家孩子没有任何天赋,就剩读书这一条路了。

这估计也是大多数孩子的情况,有天分的毕竟是极少数。而且你的天分只是在小圈子里似乎突出,真拿到大范围去比的话,一般来说也就算个爱好,仍然是泯然众人矣。

到了高年级和中学之后看情况,真在考试发现问题了那就该补还得补,别违反国家政策就行。这些天老有人问我怎么去找补课老师,我也不知道,都是相互介绍吧。毕竟好老师实在太少,我家孩子的老师都是至少提前两年就预定的,临时抱佛脚根本找不着好的。

其他的不能多说了,鸡娃是自己的选择,没什么对错。但我想说一句,焦虑本身就是一种不必要的情绪,否则就不叫焦虑而是常态了。家长们放平心态吧,反正我家是只追求过程努力,结果随机就行。很多东西只能是尽力就好,不可强求。

…………………………

不过最后说一句,我这些观点是跳出海淀来说的。作为一个海淀家长告诉你,如果在这里想进入牛中,那各种证书和奖项是必须的,无论孩子是否有天分。因为这里牛娃如云,虎妈的战斗力更是逆天,所以只能被迫内卷,无奈……

仅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