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如今是大语文时代,但要问语文最难的是什么?一定是作文。
遇到写作文,10个孩子9个怕!
这不,作文不仅虐哭大批孩子,更让很多家长崩溃,一位妈妈发朋友圈,欲哭无泪地说:“万能的朋友圈,谁能给孩子指点下作文怎么写啊,我要疯了!”
评论区还有家长说:知足吧,好歹能凑这么多字呢,我家小朋友们每次写作文都是憋得满脑门子汗,两句话写完一篇作文,后面完全是凑字,我有时实在看不下去了,我说一句,他写一句……我简直太难了!
聊起文章,说起文笔,当下最火的莫过于清华学生---武亦姝。清华校长当众表扬,刚开学,一篇《我的军训初体验》深夜刷遍朋友圈,这位中国“最美”诗词才女的文笔相当不错,全文行云流水,感情真挚,内容丰富,看后真是令人动容。
“刚看完武亦姝同学的《我的军训初体验》再看看自己孩子的作文,我真想撞墙!”一位高中生爸爸苦恼地说。
提到孩子的作文,直言预感孩子中考中这作文必是丢分项。要知道,语文已经成为小升初、中考、乃至高考最重要、最容易拉开差距的科目,中考语文满分分,作文60分,作文几乎占了试卷的半壁江山,可想而知作文的重要性!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明明平时能说会道的,为啥一下笔就卡壳?明明看了很多书,为啥还写不出来一篇文章?
同学是北京某重点小学的语文老师,从事一线教育工作已经近15年,有次向她教写作文的事,她说:作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不要认为提高孩子作文水平是语文老师的事,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导更重要。
她还说,大语文之所以变成最难的学科,在于它没有太多捷径可走,务必稳扎稳打,一点点积累,不像理科,只要掌握了方法,就突然开窍了。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厚积薄发。
那么问题来了,很多家长上学时就是作文“困难户”,怎么指导孩子呢?
讲真,孩子的世界比家长精彩得多,家长的作用更在于引导,而不是手把手教。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为苦恼的家长开出了“小学生作文处方”:多读书、多表达,先模仿、再创造。
如何理解,莫言老师说的作文“处方”呢?我想从4方面给大家分享:
第一,大量阅读,来“采蜜”
如果你的孩子不爱阅读,那就等于给作文判“死刑”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阅读就像给写作文预备了大量的“材料”,如果没有阅读的积累,孩子年纪小,生活体验很少,又何来丰富的语言呢?
至于有家长说孩子不爱阅读怎么办?这个话题很多文章翻来覆去的讲,在我看来只有简单4个字:以身作则。如果父母刷手机,看电视,却让孩子去看书,这不现实。
当然还有家长说,我家孩子挺爱看书的,还是写不出作文来,怎么回事呢?这就是忽视了“采蜜”结果。什么叫采蜜呢?这还是孩子的一位同学妈妈和我讲的:孩子读书要讲泛读和精读,泛读的书可以很广,任何感兴趣的书都可以读。但经典名著一定要精读,如何叫精读,即要有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要有自己的见解,还要摘抄经典段落,名人名言,把这些用专用本子记下来,这就是“采蜜”的过程。
一句话:作文中学会引经据典,会让文章更出彩,更有渊源,更与众不同。
这不,体操女神杨云分享儿子写的作文,在文章的开头竟然懂得引经据典,提到晋代陶渊明东篱采菊,宋代周敦颐《爱莲说》,这小排比用的实在是厉害啊!第一段就被这个小家伙给惊艳到了,果然很不同凡响。
第二,“日记”是作文最好的启蒙
日记就是微作文,写好日记就是对作文最好的启蒙。
还有人说:日记就是作文的活水源头。
坚持让孩子每天写日记的家长,都收获满满,不仅字写得越来越工整,漂亮,而且日记写得越来越流畅,从开始的一句话,到后面的语言有物,语出惊人,变化大到家长吃惊。
比如这是一位妈妈感慨自家孩子坚持写日记以来的变化:
开始写得和大多数孩子一样,一句话结束,还有很多字带拼音。但是几个月之后呢?
虽然文字仍然稚嫩,但是出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进步还是相当明显的。
家长们要记住:孩子开始写日记时,不要有过多要求,更不能要求完美,只要孩子写就可以,哪怕一名话也可以。并且不要限制孩子写什么,胡写乱写,都可以。要知道美国孩子的写作兴趣,是靠“胡“写培养起来的!
美国孩子的写作,从学前班阶段(Kindergarten,5-6岁,相当于国内的幼儿园大班)就会开始。这时的写作分为两部分,画和写,作文本的每一页也是标准的上下结构,上方作画,下方写字。
刚开始写作时,只要孩子愿意画,愿意写,都会受到鼓励,老师不会纠结于书写版面、错别字和句子是否通顺完整。
把写日记变成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不给压力,不作规矩,写就好了,慢慢总会发现意外之喜。
第三,从模仿名作开始,和名家隔空交流
如果说孩子硬是写不出来怎么办?
一个好的建议:先从模仿名家名作开始。
茅盾说过:“摹仿是创作的第一步”几乎一切创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青胜于蓝之青,何尝不是出于蓝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模仿,终于独创。不模仿打不起根基,模仿一辈子,就没有了自我,从模仿中蜕化出来,艺术就得到了新的生命——不傍门户,不落窠臼,就是所谓独创了。
还记得最红“请假条”吗?杭州的小作者李俊喆说:“我参考了不少文言文,比如最后一段,仿写的是《出师表》”。
仿写名作是写作文的一条捷径,临摹人家的“思维方式”,学的是精髓,偷的是高级功法。——-不少学校老师如是说。
但语文老师会强调:仿写不同于抄作文,抄作文不需要动脑筋,只是依样画葫芦,但仿写不同。在课堂的仿写练习中,在仿写中,不能出现作者的原话。但可以分析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以及思路等等,做好文章的架构。
比如这是一篇仿写老舍《落花生》的文章,可以看出名家的神韵。
第四,世界上没有感同深受,体验过酸甜苦辣才能升华
听过很多家长说:“家里什么事都不用你管,你只管把成绩搞上去就行了。”
正因为什么事都不用管,所以成绩才搞不上去,孩子不懂为什么去学习,他如何有动力?对于作文而言,真实的生活体验,比上万元写作培训班都重要,有了切肤之痛,有了酸甜苦辣的体验,感受自然出来了,世界上根本没有“感同深受”,听过万遍不如自己感受一次。
在我看来让孩子感受生活,最先入手的便是“家务”。
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多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状态调查中表明: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儿的家庭里,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
孩子做家务的过程也是培养自信心和责任心的过程。对于写作来说,如同小说,从来都是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
昨天上二年级的儿子问我:“妈妈,什么叫‘稻’上场”。孩子一说,一下让我想起儿时父母在院子里把麦子收到院子里,然后一打场辗轧的过程。如今的孩子的确没见过这种场景,所以即便给他解释完,依然是半懂不懂的状态。
有了鲜活的感受,写作就不再难。
除了家务,还要让孩子亲近自然,学会观察。
例如:下了一场鹅毛大雪,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去欣赏雪景、在雪地里玩耍。
又如:秋天来了,家长带孩子们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踩一踩,画一画,玩一玩,回来就是一篇篇用上了眼睛、鼻子、手、脚等各种感官的美文了,有趣而灵动。
一个孩子被保护的太好,社会生活参与度不够,写起作文来,就缺乏鲜活的素材,少了心灵的感受,写作也就少了灵气。
一个家长说:我孩子原来写作文也写不好,开始自己做公交车之后,三个多月,作文水平比原来好多了。为什么做公交车可以帮助写好作文呢?因为生活体验,在公交车上所见所闻都会刺激孩子的大脑,丰富他的生活体验,在写作过程中就可以表达出来体验到的细节。
逻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曾经说过: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因为,在未来最重要资产是影响力。影响力是怎么构成的,两个能力,第一写作,第二演讲。
你的身边是否有这样的孩子:一写起作文就“头皮发麻”、“抓耳挠腮”、“搜肠刮肚”?写出来的作文,要么华而不实,要么东拼西凑,要么直接借鉴?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朋友一定会感谢你。
今日话题:您家孩子会写作文吗?孩子在写作过程中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