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内卷才刚刚开始,崇尚快乐教育的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前些天,我看到《家有儿女》中的一个片段:刘星质问刘梅为什么没有给他们培养特长,刘梅辩解说那是因为他们不想学,但是刘星接下来的话却不得不让人深思:“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了?”

我不禁感慨万分,孩子的成功并不仅仅依赖于孩子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教育自觉”。然而在“双减政策”之下,又有多少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失去“教育自觉”?

“教育自觉”,重点在自觉,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自主性和自发性。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中国教育中的家庭教育处于缺位状态;即使近年来家长们都陷入教育内卷中,但在本质上,“教育自觉”也是处于半沉睡状态,虽然家长已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去;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学习真正成为了与家庭无关的事”,家长们缺失的“教育自觉”就彻底显露了出来。

“双减”是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政策。这个政策本是好意,实行双减政策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压力,缓解社会严重的内卷趋势,但是这同时也意味着孩子的教育将与家庭教育联系更加紧密,可惜的是,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真正的内卷才刚刚开始

在“双减”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波涛汹涌,真正的内卷才刚刚开始。

家长们欣喜又茫然地退了各种各样的作文班、奥数班、英语班,殊不知,有心人早已经开始了新的角逐,钢琴班早已不再新鲜,琵琶班、二胡班的攀比层出不穷,更有甚者,早已带着自己的孩子游遍了全世界。网红妈妈ABCD妈把自己的四个孩子都培养成了有想法、有梦想、有情怀的孩子。“双减”之后的内卷已经成为了家庭之间的竞争。

就像那幅著名的漫画,现在家长们放弃对孩子的培养,就是在把孩子们背后的十字架砍去,当最后孩子们成长为大人站在社会的跑道上时,再也无法像其他人一样轻松跨过未来的鸿沟。

当这场竞争结束,当我们眼前的迷雾散去,剩下的只有对未来的无限茫然和对过往的无尽悔恨。

不要相信“快乐教育”

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快乐教育的言论甚嚣尘上,家长们如果没有意识到快乐教育的危害,只会让孩子毁于快乐之中。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危言耸听,但事实的真相如此,在“双减”背景之下,如果家长们的“教育自觉”迟迟没有被唤醒,那么最终结果就会是阶级的固化。

美国的教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近些年来,我们的社会上一直在宣传美国的快乐教育,但是那只是美国穷人的教育,美国富人对自己后代的教育十分严格,私立学校也尽可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美国人。在美国知名大学中,只有5%的学生来自底层50%的人群,高达74%的学生来自上层25%的人群。换言之,美国大部分资源都被富人占有,但大多数美国人对此习以为常甚至已经麻木。

这些年我们喝得“快乐教育”的鸡汤,都是来自上层阶级的精神麻药。

统计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幸存者偏差,简单来讲,我们只能看到那些特殊的、幸运的案例,但还有千千万万悲惨的实例都掩埋在那一个幸运儿之后。

“双减政策”的目的绝不是要培养一群只会玩乐的人,正确的“教育自觉”绝不是放纵。

“教育自觉”的真相

在双减政策之前,中国的大多数家长都是“孩子学孩子的,我做我的”,大多数家长自以为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补习班就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全部,之后就不管不顾。“双减政策”实施之后,这些家长反而陷入了迷茫,我该为孩子做点什么呢?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大家长式”的社会,君臣父子,礼义相隔,孩子们往往被家长们的威严推得与家长们渐行渐远,《红楼梦》中的宝玉见到他父亲不就像是老鼠见了猫吗?在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中依然残留着古代的影子,家长与孩子之间往往有着一层隔膜,然而,真正的教育恰恰是交流和以身作则,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自觉”。

“教育自觉”其实触手可得

(1)你是什么样,你的孩子就是什么样

心理学上有一个模仿理论,这个理论着眼于环境对人的影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人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如果家长平日里都在玩手机、打麻将,又怎么要求自己的孩子放下手机、放下游戏呢?

我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那么一定是原件就有问题。如果父母心地善良,严于律己,那么孩子必定不会奸邪贼恶,骄纵放肆。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家庭教育依然是最为宝贵的。

(2)一时放纵一生悔恨

有幸拜读过《傅雷家书》,得知傅雷先生对他的儿子管教极严,从做人道理到求学精神,事无巨细,他的儿子傅聪也不负他望,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家,斩获多项奖项。

由此我才恍然发觉,在教育这件事上,只有家长“教育自觉”才可能破除双减带来的困境。

爱子之心人人都有,可是真正睿智的父母,是如傅雷一般把道德和艺术放在第一位,把亲子之情放在第二位,认真培养孩子的自身修养和艺术造诣,启发孩子的爱国情和民族情。因为傅雷深知,父母不可能跟随孩子一辈子,唯有怀着对孩子的殷切之心,把孩子培养成才,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世界上没有不贪玩的孩子,没有生来就有极高自制力的孩子,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把关人,还需多多督促,一时的心软放纵换来的是一生的一事无成。

(3)“教育自觉”不是逼迫

今天的话题不是要再次掀起教育内卷,只是在“双减”的特定条件下让家长重新思考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要想让孩子成才,就不能放养。

当然,也不能过于高要求酿成悲剧。

我始终记得我的老师跟我说过的一句话,你不能期待每一个孩子都会开花,因为他有可能是一棵树。

愿与君共勉。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