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时,带孩子去配眼镜。
眼镜磨制的间歇,和店主闲唠嗑。
店主40多岁,家有一名高三生,话题很自然地转到了孩子身上。
他对“双减”大倒苦水,说现在也找不到补课班,只能找一对一,上一次课,每周要上四次,这是破产的节奏啊!
这位店主说,孩子成绩不行,在班里处于中下等,即使补课的话,也不一定有效果。
“但你不能不补啊!”他说,“钱花上了,,证明做父母的尽了心了,将来孩子也不会对你有埋怨。”
他说,以前可以报大班,学费能省下一多半。
而现在,只能硬着头皮上一对一了,反正最后一年了,多花点就多花点吧!
一位同事,孩子初一,以前抱着随大流的心理,一直是各种报班的。
“双减”之后,也随大流,各种班都停了。
原因之一是,周一到周五时间紧张,没时间去上线下班。
找一对一吧,一是没有合适的门路,二来也觉得不太划算。
一次家长会时,她就跟其他家长打听,想让自己孩子和同学结伴去补课。
不料,问到的人都说孩子并没有补课。
但实际上,她问到的家长,都是孩子在学校交流时,说在补课的。
但家长好像对补课都讳莫如深。
甚至,有的孩子为了赶补课的时间,每周都固定要请几节课的假,以便及时赶回家去。
和“双减”之前相比,现在的补课,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补课的人少了。
这首先是因为时间,学科类补课被限定在周一到周五,英语要写作业,以及接送问题,人数减少是必然的。
而且,减少的比例很大。
2、尖子生坚持补课的多,中等级以下学生放弃的多。
在以前,确实有相当数量的家长,是出于随大流的心理,让孩子去补课。
仿佛补课是一种标配,缺少了是不正常的。
但尖子生之间竞争激烈,家长和孩子之间,都有着强烈的争强好胜心理。
因此,补课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3、补课进入私密模式。
在大机构退出市场、培训市场政策趋紧的情况下,好老师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更可能是一种决胜的利器。
更何况,在补课遭到全面“黑化”的当下,补课老师也要为自身的“饭碗”着想呢。
所以,补课进入私密状态,就是主客观原因共同导致的了。
那么,这种状态下,学生是受益了,还是受害的呢?
应该说,还是受益的比较多。
为什么这样说呢?
正像一位网友所说的:补习班1/3孩子在玩手机,1/3孩子在小声说笑,不到1/3想认真听,却听不到,负责任的老师要用很大精力整顿课堂纪律,不负责任的老师自己讲自己的。
的确,大班补习只对一小部分孩子起作用,这既浪费了家长的钱,又浪费了孩子的时间。
另外,在一对一补课的那些孩子中,多数还是能够起到作用的,尤其是学习优秀的那些孩子。
这样,即使花的钱多,其实也是起到了作用的。
家长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吗?
至于那些不再补课的,我想,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没有效果才不再坚持的吧?
不再花冤枉钱,也是一件好事吧!
当然,“明卷”变“暗卷”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尖子生中间,就是憋着一股劲儿的,,你争我赶也是一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