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8日,是年高考的日子。高考来临之际,无论考生还是家长,都难免会焦虑。最近的一次访谈中,我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心理学教授张结海聊到孩子的教育,聊到高考。张结海老师讲述了目前上大学的儿子张轩年参加高考的经历和经验,同时,也讲述了他儿子从小到大零补习班、零兴趣班、零择校是如何步入大学校园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肯定不会走同样的路。但张结海老师的“育儿”经可供学生家长参考,他儿子张轩的高考经验总结,亦对广大高考考生有借鉴价值。
张轩,年拍摄于安徽农村老家。
口述人:
张结海
采访时间:
年5月22日
采访地点: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一楼咖啡馆
说说我儿子的高考之路,一个零兴趣班,零补习班,零择校生是如何走过来的。
显然,许多人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可能是,你儿子高考考了多少分?
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我儿子是年参加的高考。年的上海高考,是上海最后一次的3+1。我儿子是文科,加1选的是“历史”。
他高考的成绩是这样的:语文,数学98,英语,历史,总分。
当年被上海海事大学录取,所学专业是国际法。
我儿子是典型的“跛腿型”,数学非常差,在班级是倒数,全区排位在80%左右(全区80%的学生数学比他好),但是,其他三门高考成绩还是不错的。
我儿子听说我要把他高考的故事讲出来,他的第一反应是,“我又没考上复旦交大,你有什么好吹的?”
我是这样回答他的:
第一,除了数学,你其他成绩并不差。
第二,恰恰不是名校,你的故事才对别人有借鉴意义。否则,在普通高中就读、不补习,还上复旦交大?那是什么?那是传奇!
你知道吗?老爸去过华师大二附中辅导那里的高中学生创新项目,一了解才知道,华二的学生也都是补习的!
第三,也最关键,我的主要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吹”,为了什么?大家看完就知道了。
张轩小时候,拍摄于安徽农村老家。
从“民工幼儿园”开始的高考之路
我儿子上的幼儿园是一所“民工幼儿园”。
印象最深的是,有时候我去接他放学回家,路过附近的菜场,经常有卖菜、卖水果的和我打招呼,因为他们是我儿子幼儿园同学的家长。
小学也是一个普通学校,不过,老师要求非常严格。一篇作文,老师会要求孩子修改五六次,经常连我都受不了了,老师还不依不饶地继续要求修改。
再讲两个小故事:有一次,我被老师叫去受训,说小孩上课经常把脚放在桌子外面的过道上,老师深入分析,认为根子应该是出在我这个当爹的身上,老师的原话是这样的:“张老师,我知道你经常出国,不知不觉把国外的自由主义思想传给了孩子,所以孩子才经常把脚放在走廊,原因还要从你自己身上找。”
还有一次,小孩忘了作业本,我中途送过去,刚好下课时间,我到了他们班级,没有老师在教室。然而,我惊讶地发现所有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安静异常。
初中同样是一所普通的中学,班主任老师认为快乐更重要,这一点我们很高兴,因为孩子在小学太压抑了。小孩自己也表示,初中他开心多了。
高中是由中考成绩决定的,不出所料,我儿子进了一所普通的高中。
为什么没有择校?因为“零”兴趣班。
第一个是观念。我认为幼儿园、小学不重要,我自己农村长大的,根本没有上过什么托儿所、幼儿园。至于小学,学生的成绩都很接近,也无所谓。
等到要上初中,已经发现小孩学习能力一般,这时候要去一个好学校,担心学习跟不上,更加不利。
第二是准备不足。其实有时候也想过择校,但是听说需要各种证书、兴趣班什么的,而我们从来没有上过任何兴趣班。
“零”补习真相
高考4门功课,在补习方面可以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历史:高考成绩分。历史既没有上过一次补习班,我也没有辅导过他。但是这个他自己是真的有兴趣。
他很小的时候就对历史感兴趣。小学的时候,他到附近书店去买《三国志》,我印象特别深。他给我打了个电话,问我现在有三本,一个是原版的,一个是白话版的,一个是通俗版的《三国演义》,问我该买哪一本?我说:你自己决定吧,你喜欢哪个版本就买哪个版本吧。他说我能不能买古文版的,我当时听了就挺欣慰的。
第二类,语文和英语:高考成绩分别是和分。语文和英语没有上过补习班,但我辅导过。
遗憾的是,我的辅导完全没有用!
第三类,数学:高考成绩98。我儿子数学成绩一直很差,所以断断续续请大学生补习过几次,眼见也没什么起色,后来干脆就算了。直到临近高考的前不久,才请了一个“一对一”的老师。
我的补习无用论
就我儿子的情况而言,我的结论是,他在高中阶段,补习基本上是没有用的!证据如下:
我对小孩语文的辅导并不是全方位的,我只辅导作文。为什么我只辅导作文?因为非作文部分我辅导不了。
结果呢?高考作文一塌糊涂,而且没有写完!在这种情况下,我儿子的语文获得了的全班最高分,这说明他的非作文部分得分非常非常高。
英语的情况类似,我只辅导英语写作。为什么我只辅导写作?我儿子英语一直不错,中考考了.5的高分,应该说,初中他的英语作文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是,到了高中,他始终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原地踏步。
但是,我儿子一直自以为是,加上高一、高二那位英语老师要求不严格,每次给我儿子的英语作文打不切合实际的高分。我多次提醒过他,高中的英语作文要求和初中不一样的,今后改卷的不是你自己的老师。
结果呢?英语作文还是老样子。
最后是数学。因为第一门语文作文没写完,我儿子考出来心情很糟糕,等第二门数学考好,心情好转,因为全部做完了!
补习的老师也告诉我,因为今年的数学题特别容易,根据我儿子平时的表现,她预计成绩应该在分左右。
结果呢?98分。依然保持在班级倒数的位置。
补习无用论,雅思成绩再次说明了这一点。
两个孩子一起参加雅思考试,一个花了一万块钱、补习了一个暑假,一个一分钱没花,结果两个人都考了6.5分。再次说明补习没有什么用。
故事是这样的,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后,我儿子确定被法律专业录取,这才想起来看几本法律的书了解一下未来的专业情况。这一看不要紧,儿子对我说,感觉法律没什么意思,想换一个专业。
我说,现在换专业只剩下一条路了,那就是出国。
好吧,我儿子从同学那里借了一本雅思的书,自己上网做了点题,考试结果,6.5分。
就在同一天的雅思考试,有一位女孩,她是我一位同事的同学的女儿,女孩在一所市重点高中就读,理科,同样是参加年的上海高考。可惜,考得不好,最终只被一所前专科学校录取。
女孩的高考英语成绩是分,和我儿子一模一样。
高考成绩一出来,女孩家里就决定让她出国,于是花了一万块钱,报了暑期雅思补习班,结果呢?雅思同样考了6.5分。
两个高考英语成绩都是分的孩子,一个补习、一个不补习去考雅思,结果两人都是6.5分。
我要再一次说明,我儿子并不是真正的“零”补习,但是,我们从小学到高中这11年间补习的次数之少,我认为我称之为“零”补习并不夸张。
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走上补习之路呢?
第一个原因是孩子自己的原因,每次提到补习,我儿子总是说,那些补习的学生,不过是换个地方玩手机而已。
第二个原因是打算立足自己辅导,初中一开始我确实给他辅导了,后来慢慢地、好像也很自然地过渡到我也只是局部辅导、也不上补习班的状况。请允许我再重复一遍,实践证明,我的辅导没有起到作用。
第三个原因是经济上的,补习过的家长都知道,好的补习班很贵,像我们这种中低收入家庭当然不是拿不出这笔钱,但确实拿的时候有点犹豫。
第四个原因说出来大家可能不相信,以这次考雅思为例,我们根本没有想到,雅思也可以培训的,我们已经习惯了让小孩自己折腾了。
我儿子的学习经验,你可千万别相信!
我儿子没有补习,至少英语、历史考得还可以,那总有点经验可以总结吧?
我曾专门问过他这个问题。
下面是他的回答,不过,你可千万别相信!
他说,历史他是通过玩游戏学的,英语要多看美剧。据不完全统计,我儿子看了几百部美国电影。
年,张轩与父亲张结海拍摄于法国安纳西。
和焦虑的家长说几句话
让儿子走上所谓的“零”补习之路,绝非事先有意设计的,坦率地说,更多的是没有尽责的表现——懒得找补习班、懒得接送、懒得费心,最后也懒得焦虑了。
但是,当我儿子上了大学之后,我认为他的故事对周围无数的焦虑的家长是个有价值的参考。
太多的补习(连华二的学生也不例外!)、太多的择校,以至于大家都听不到相反的案例。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极少补习、甚至零补习,请你一定要说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不补习也是有出路的;而补习,也未必有效果。
至于我儿子,我从内心深处对他有信心,尽管大概率他和他的老子一样,一辈子是个普通人;但是,如果未来他能成就一番事业,我一点也不惊讶,因为他智力普通、能力普通、大学普通——这已经可以起飞了!
我儿子高考之后,在上海海事大学读了一年,之后选择去了荷兰马斯赫利特赫大学继续念书,他现在忙得不得了,压力非常大。
他自己说:“现在忙得连玩游戏的时间都没有了。”我说,这就对了。他觉得比高中的时候忙多了,每天经常要学习到很晚才睡觉,根本没时间。
前两天跟我视频讲,我终于可以继续下一年了。因为他们30%的淘汰率,他们很多同学下学期来就不见了。
这在国内的大学应该是让人无法想象的。在国内上大学的孩子,一进了大学家长就轻松了,不管了。人生很长,高考只是一个驿站。其实,进了大学恰恰是最需要好好用功学习的时候。
年高考后的暑假,张轩做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节目。
复盘我对儿子的教育
关于零兴趣班,我是有反思的。
我认为,我们的做法也不太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以功利的态度去上兴趣班。如果时间倒流,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开发孩子的潜力。
兴趣班,愿意玩儿就继续玩儿下去,不愿意玩儿,就换一个继续学,最后发现他的兴趣所在。
我经常会复盘我对儿子的教育,现在看来,家庭教育两个重点,一是,发掘孩子的潜力,二是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发现孩子的优势和劣势,在这个过程中发掘孩子的潜力,给孩子一个准确的定位。
如果对孩子的教育重新来一遍,我第一要做的是建立孩子的成绩数据库,全面了解孩子。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补短板,但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要么放弃补短板,要么找一个更牛的老师补你的短板。现有的老师已经补过了,再让他们来补,没有用的。比方说,你作文不好,你在培训班已经上过课了,但效果还是不好,你要么放弃,要么找一个特别牛的老师。
我儿子高考前就采取了放弃语文作文的策略,后面不得不承认,他的做法是对的。
经常被问道,你儿子不上兴趣班。人家其他孩子上兴趣班,你们干什么去了?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们确实也没玩儿出什么花样。
不过,我们还是在家里做过一些尝试,比如,今天我当家。某一天,家里所有的事情安排都由孩子做主。比如,吃饭,吃什么主食,吃什么菜,都是孩子来安排。
此外,我感觉中国的孩子和家长还应该做一件事儿,就是让孩子尽早了解社会。比如,学校可以请家长到学校介绍你的工作,也可以邀请孩子们到家长的单位参观。让孩子知道工作是怎么回事儿。这块是我们国家特别缺少的教育。
另外,关于孩子做作业拖拉,我还是有点儿经验的。孩子不急着完成作业,拖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他是预期到,作业做完了,有可能还有家长布置的其他作业,做完作业对自己没什么好处。我们家的策略是,你必须在规定时间做完作业,做完作业后,剩下的时间,你可以自由支配,哪怕你是玩游戏都是可以的。超过既定时间,即使作业没有做完,也不允许再做了。我们也发生过没做完作业的情况,不过,据我儿子后来跟我说,他都是第二天早晨早起偷偷做完了,因为他还是怕到学校老师批评的。
最后,再谈谈怎样补习是有效的。
尽管我儿子的补习不成功,但我依然认为补习是可以有效的,原因非常简单,正规的课堂学习是一种学习,补习也是一种学习。
我说补习无效,有两层含义:第一,相对于正规的课堂学习以及孩子的主动学习,补习的效果太低甚至是零。第二,短期的补习难以见效。
反思我儿子的学习历程,我认为,要想让补习起作用,必须同时具备多种条件:
首先,要解决孩子补习的动力问题。也就是让孩子喜欢补习,能够感受到从补习中获得好处或乐趣,至少不抗拒补习。但是,现实中太多的家长满足于将孩子送进补习班的课堂,觉得花了钱心理上得到了安慰——我尽力了,他(她)再考不好我也没办法。
其次,一定要找到真正的补习高手。显然,这样的老师一定是凤毛麟角,而家长通常缺少鉴别力。真正的高手一定是“双通”的,既看通了学生怎么学习,也看通了老师怎么出题。
说起来真巧,我儿子高考结束以后,我接二连三地遇到了几位不以补习为职业的补习高手。
第三,要意识到提高分数和提高能力不是一回事。因为所有的考试都是有缺陷的,高考的作文就是有缺陷的测试,具体体现在,写作能力强的不一定得高分,当然,能得高分的一定不差(运气好套作成功的不算)。
对于一个有缺陷的考试,你要明确你是想提高能力还是提高分数,哪些部分补习有效哪些部分补习无效。比如,如果你的孩子不打算以写作为生,就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在作文上。我儿子其实就是这么想的,他失算的是,高考时太紧张以至于没有写完作文。
(本文口述人张结海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心理学教授,本文根据他此前的文章和澎湃新闻记者补充采访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