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该怎么养这部播了29年的日本综艺,所

哪个医院白癜风能治好 http://pf.39.net/bdfyy/zjft/170416/5291113.html

8月27日,浙江杭州中学新生军训现场,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初一新生们比赛系鞋带、叠衣服,竟有3成学生不会做。最后无奈,跑去求助老师。

系鞋带,是大多数人生活里常做的事情,所以这个事件引来网友吐槽,“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太差,竟然还是初中生”。

中学生动手能力差,问题出在哪里?

被吐槽的学生中,有人委屈,“从来没穿过鞋带,平时拿到的鞋子,鞋带都是串好的。”他们中的学生家长也替孩子委屈,“孩子学习负担那么重,哪有时间做家务。”

这是一群70后、80后的家长,他们把孩子的学习教育放在第一位,自动承担了孩子的其他事情,甚至包括系鞋带这样的琐事。

细细反思,系鞋带虽是小事,却间接折射出现代大多数家庭,对孩子“动手能力“的教育缺失。

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想起最近看的一档叫做《初遣》的日本综艺,它记录了2~7岁宝宝们的第一次“派遣”,节目至今已持续播出29年,不少身为父母和子女的网友们评论,“看完后被暖哭了”。

这个节目,也给父母和孩子们上了最好一课。

01

孩子第一次独立,如何正确引导和鼓励?

还记得,第一次开口叫“爸爸妈妈“,第一次和父母分床睡,第一次和父母吵架,第一次独立出远门么?

孩子无数个第一次瞬间,也有家长们的满腹担心,在父母眼里,无论你长多大,还是个孩子。

他们担心孩子吃不好、穿不暖,也害怕孩子一个人遇到危险,担心他们不能处理,但事实上,家长学会“放手”,也能看到孩子身上的惊喜,他们做的会比你想象中要好。

《初遣》综艺里,“小心粹”一家,父母与孩子是怎样的相处模式,日本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

他们一家住在日本关东平原东南部,在千叶县富浦地区的港町,是以捕鱼业为生的岛民。

3岁零9个月的小心粹,是家中的二女儿,有一个小哥哥还有一个不到一岁的弟弟。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受到众人宠爱。

她与父亲相处模式,就像我们常说的,“女儿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

小心粹很懂事,会帮妈妈整理衣服。

有一天,小心粹的爷爷和爸爸像往常一样外出捕鱼,忘了带便当。妈妈拜托小心粹给爷爷爸爸送便当,开始人生第一次初遣。

然而,完成本次初遣最大的问题,是怕小心粹会哭,机智的妈妈给了小心粹一个护身符,护身符上写着一句暗号“嘤嘤”,正是心粹的爸爸所写。

以往,小心粹遇到不顺心的事会嘤嘤大哭,每次爸爸只要一说“嘤嘤”,小心粹就会变得坚强起来,这慢慢变成了她与爸爸之家的约定。

“想哭的时候看看这个,会保佑你的,看一下这个,一直努力到最后。”小心粹临出门的时候,妈妈这样嘱咐她。

第一次初遣,小心粹从家里到码头,全程1.2公里。但一路上,她并没大家所担心的那样嘤嘤大哭。还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她的目的地。

一路上,遇到没有斑马线的马路,她会放慢脚步,左右张望,谨记过马路的方法。

小心粹到达港口,已接近中午,看到爷爷与爸爸的船停泊到码头附近,她非常激动地向远方挥手,嘴角默默念着“爸爸”,然而,并没得到爷爷与爸爸的回复。

小心粹有些沮丧,再度挥几次手之后,她打算离开回家。

“明明只要大声喊出来就好了。”正在看节目的我,很替小心粹纠结。

但如果了解小孩子的心理,会发现小心粹出现这样的情绪反应很正常。“第一次做的事往往都会慎重,一般说着‘做不到‘立刻就放弃了’’节目组也进行了剖析。

小孩子就是这样,如果第一次没有成功,之后没有正确的鼓励与引导,她做这件事的决心就会受到重创。

后来在旁边假装路人的摄影师的指点下,小心粹准备呼喊爷爷和爸爸,从初始的羞涩到放开,小心粹勇敢释放了自己的情绪。

原本假装不知情的爸爸,看到心粹努力呼喊自己的模样,忍不住的悄悄抹了抹眼泪。

在大众眼中,这只是一次简单不过的出行,对于小心粹这个年纪的小孩子来说,却是自我独立成长的一次历练。

我们小时候也经常被爸爸妈妈派出去“打酱油”,虽然也会有着一些“零钱”的小诱惑,但这个过程潜移默化的塑造了我们自我行动的能力。

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除了温柔舒适的家,还有这个有风雨也有爱的世界。

《初遣》所流露出来的治愈与真实,让观众“笑中有泪”,也让观众懂得了:父母的一次放手,孩子的一次成长。

02

4岁孩童都懂得感恩父母,你学会了么?

《初遣》里小初粹与家人的故事,还只是一些“浅尝辄止”的细节展现,那么节目中另一对兄弟——柊哉和奏哉兄弟二人,则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力量与责任感。

他们是德岛县池田町的一对小兄弟。哥哥柊哉4岁,弟弟奏哉2岁。

这天,兄弟俩被妈妈派遣去十几公里外的地方买花、咖啡和乌冬面。

第一次出远门,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一场未知的冒险旅程。出了家门后,哥哥轻松地上了公交车,但弟弟只有两岁,上公交车很不方便,只能爬着上去。

上了公交以后,弟弟昏昏欲睡,一旁的哥哥貌似有些紧张,生怕错过了目的地,双眼紧紧注视前方。

到达目的地后,哥哥叫醒了正在熟睡的弟弟,两人向远处的花店走去,由于道路很窄,哥哥和弟弟只能一前一后,尽管弟弟奏哉走得很慢,但是他知道哥哥,肯定会在前方等着他。

他们既是兄弟身份,也是这次任务中坚不可摧的“盟友”。

“哥哥”,万万没想到,一直不会说话的弟弟奏哉此时竟说了人生的第一句话,而且还是‘哥哥’。奏哉的突然成长,竟是替妈妈买东西时,对于荧幕前的妈妈而言,真的是一次很神奇的体验。

不一会儿,哥哥牵着弟弟来到了花店,这是他们爸爸经常买花送给妈妈的一家店铺,哥哥让店员叔叔包好妈妈嘱托的花后,自己又选择一束黄色水仙百合,他想送给妈妈,并嘱咐店员要用蝴蝶结形式扎好,帮着在贺卡上写“感谢爸爸妈妈”字迹。

哥哥柊哉是个很懂得感恩的孩子,也在这次外出表现出做哥哥的担当责任,这时他也仅仅4岁。

比如,买花花了大半时间,公交车还要两个小时一趟,弟弟年幼步伐跟不上,怎么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妈妈交代的任务呢?哥哥先去买咖啡和乌冬面,最后也赶上了公交车,兄弟俩成功完成了任务。

花,意大利面,咖啡终于买齐全了,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这是给他们父亲祭祀要用的祭品。

两年前,柊哉和奏哉的爸爸伐木工作的过程中,不幸被突然倾倒的树木压倒在地,从那一天起,他们失去了父亲。

“每天晚上在小儿子睡了之后,都在阳台那边哭泣。”兄弟俩的母亲在节目里谈到爱人去世。

她常常一个人哭泣,但当时仅有两岁的哥哥柊哉,把母亲的悲痛与努力生活的样子看在了眼里,除了帮助母亲照顾弟弟以外,也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帮母亲分忧。

“从那天之后我就不会在孩子面前哭了,已经不会再哭了,今后我既是父亲也是母亲,就由我一个人来承担两个人的角色”

因为知晓妈妈的苦楚,小小年纪的柊哉才会这样的靠谱和懂事,父亲不在了,他要代替父亲照顾妈妈和弟弟,于是凭着自己小小的身躯,他成为了妈妈的依靠,弟弟的守护者。

“我现在常常依靠着哥哥,哥哥想要做的事情是能让妈妈开心的事情。”妈妈在节目中说道。”

什么才是成长?

看到哥哥柊哉,我红了眼眶,仅仅只有四岁的孩子,却明白了独立与责任的含义。

没有谁是天生的聪慧与懂事。但拥有“爱与勇气”的人,足以“创造奇迹”。

看完这几期节目,我觉得日本的孩子真的很独立,就算是不愿意,不敢去,最后也没有放弃或者回头找家长。

众所周知,日本的教育相较于国内而言,一直很有特色,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是干净,另一个就是不麻烦别人。像是节目《初遣》中所放送的那样,大多数小孩子早早就会被父母或者老师安排一些独立完成的任务。

在日本,通常认为孩子在两岁左右就具备了自己穿衣吃饭的能力,一些家长或老师很有耐心地等待孩子慢慢穿衣服穿鞋子,慢吞吞的吃饭。

相比之下,我身边的一些家长由于过于溺爱孩子,让孩子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当然也不排除像之前文中提到的,为了孩子的成绩,系鞋带也要亲自操办,让部分孩子丧失了独自生活的能力。

美国教育学家戴尔曾经说道: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果过多地做了,就会剥夺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

同样,在日本,你会发现他们的秩序感都很好,不论是坐电梯,等公交,食堂打饭,商场购物结账,都会排队进行,过马路也会认真遵守交通规则,看红绿灯。而这些都是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做到的。

我们身边大城市秩序相对较好一些,但再往下看,一些城镇乡村,往往是一堆人蜂拥而上,很容易造成踩踏事故。

当然并不是鼓吹日本的教育有多好,毕竟凡事都有两面性。由于幼年时的教导,日本的父母在与孩子间的相处方式上,他们更加追求相互独立,彼此保持尊重和礼貌,与朋友之间也不像国内一样特别看重人情。所以大部分时间伴随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是寂寞。

尤其近两年日本的单身率攀升,老龄化加剧,孤独已经成为成年人崩溃的最大原因之一,甚至不久前还有相关新闻报道:不安者接近六成,四五十岁就开始做死前准备。而孤独死已成为日本的一个较大的社会问题。

任何一种教育都有利有弊,但是对于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这件事而言,我觉得中国父母在这方面还是有些欠缺。

回想起最近的一个热搜,某高校大一新生向父母索要元生活费,却遭到母亲拒绝,愤愤不平的她像朋友发消息抱怨。高中时候各种补习班报名,高额的教学费用缴费时眼睛都不眨一下,上大学三万块的费用,也丝毫没有抱怨什么,反而偏偏计较自己的生活费。

当这一消息出现在网上时,我一位朋友都震惊了,她表示,要知道北京的普通上班族一个月生活费也才元左右,这姑娘到底要过什么神仙生活?

而且就报告看出,作为新一线城市的成都,平均工资也只有元。

事实上,近几年的学生生活花费普遍在提高,有些孩子们为了自己的“诗和远方”,想活得更高级精彩一些,但他们期待的“岁月静好”,却要父母负重前行。

父母抚养你,供你读书是他们的责任,也希望孩子们成为更好更优秀的人。但享受理想主义的生活同时,要学会感恩体谅父母的不易。

03

父母,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

女孩为何一次次肆无忌惮的向父母索要高额生活费,父母在教育上也有一些责任。他们只注重孩子的教育,忽视了子女在独立生活的能力,未能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

父母给孩子生活费是应该的,但不能无节制的索取,不懂得感恩。当我们想要一件东西时,除了向父母索要,也可以找机会靠自己的双手和劳动获得。

在日韩,尤其是欧美,兼职打工是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美国教育委员会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美国的万大学生中,有78%的学生在打工赚生活费;其中,又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每周要工作超过35小时。

在日本版最新修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中》,也强调纠正宽松教育的弊端,并进一步培养生存能力的理念。于是就有了日本学生高考完之后,必须要完成的最后一项课程——打工。

在《初遣送》节目中,我们看到孩子们在各种初遣之旅中,得到了生活的最好历练,在日本现实生活中,也很好地贯彻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从娃娃抓起,提倡重在实践,且招数“千奇百怪”。

比如在日本的公交上、路上,能看到许多孩子都自己上下学,他们和同学结伴上下学,并随身携带警报器。也会在大冬天穿短裤,脱了衣服参加冬季运动会,目的是增强抗寒能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