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人喜欢安静,有的人喜欢热闹...对于孩子了来说他们也有自己的性格,作为家长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给予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但是对于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够了解和认识,都会用“社会的统一观念”去培养孩子,其实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很有可能埋没了孩子。
现代的父母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管孩子喜不喜欢,都会强加给孩子报上满满的补习班,舞蹈、绘画、钢琴、围棋...这一系列的“成才标准”,去强制孩子学习其实是弊大于利的,对孩子的童年也会造成很大的阴影。
妈妈们,你是否也在用社会舆论去评价自己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有问题?
误区一:孩子爱发呆就是有问题
有很多小朋友喜欢发呆、沉思。当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在屋子里望着窗外,没有任何反应,是不是在担心孩子是不是有问题?或者他在浪费时间?
其实,即使当孩子什么都没想的时候,大脑也是在储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识去努力实现而已。作为家长应该是更多的去理解自己的孩子,去支持孩子,了解孩子属于自己的个性,让他们顺其自然,这样他们的天性才能得以发展,创造属于自己成长的环境。
误区二:孩子“慢”,就等于“笨”
很多孩子做事都喜欢慢条斯理的,如果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就更能体现出来,很多时候这类的孩子就会被老师和家长认为是笨。
其实这些只是孩子的适应能力比其他慢一些而已,并不代表孩子就比其他孩子笨,这也只是这类孩子自己的一种行为方式而已。其实慢性子相比其他孩子更易能够控制自己收到外界的诱惑,这对于孩子来说并不一定就是坏处。
误区三:“迷信”书本育儿以及智力测试
点妈在小时候走路说话都要比其他孩子要晚许多,据妈妈说到了20多个月才会走路。妈妈就特别着急,一直在猜测孩子的智力是不是有问题,都快两岁了还不会走路,医院检查没有任何问题,就只是不愿意走路而已。
很多时候妈妈会买很多关于测试智力的书本回来测试子女,发现孩子分数极低,都会莫名的担心。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教,发现孩子还是学不会,认定了孩子就是笨,因此就会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甚至有可能放弃自己的孩子。其实家长如果不能耐心的给予孩子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很有可能抹杀了孩子在其他能力的发展。
孩子的能力系统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凭书本的测试而去否定孩子。但是家长在前提不了解孩子的情况下,应当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智力是否有问题,一旦医生否决了,家长应当耐心的去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误区四:孩子“爱动”就是“多动症”
这个点妈是深有体会了,点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点点相比其他的孩子真的是特别好动,大人带孩子时真的特别累。以至于很多时候孩子的奶奶多次认为孩子是多动症。
根据列文博士八大系统理论,这类孩子其实属于运动机能占优势,故喜欢用肢体代表语言。所以,并不是所有“爱动”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动症。其实相比之下,这类孩子应当是更聪明,他更多时候能够了解大人的要领,掌握的本能。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兴趣,积极鼓励孩子去认真学习。
我是点妈,每日分享育儿经验,育儿故事,家庭故事,家有萌宝的爸爸妈妈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