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新政策发布后,各类大中小教培机构,都在往一个新方向进行转变,即一对一家教。有些机构是摇身一变成“中介”,推介名师给家长,做足中间商的架势;
有些机构干脆聘请一些名师来进行一对一,虽然钱花的多,但至少保住了自己在教培行业的地位,家长们也会因为教育上的需求和焦虑,让机构在转型之后仍能赚的盆满钵满。
虽然辅导机构在政策的出台下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也挡不住家长想鸡娃的心,特别是教育竞争愈加激烈的当下,孩子们从小就要开始上辅导班,进行各种培优计划,
为的就是将来上名校,找好工作,让自己脸上有光。毕竟,提前辛苦也是为了之后的幸福。
在“双减”出台后,大家对此的讨论和热度可谓是愈发热烈,而且,随着各地陆续进行以及出台的相应细则,关于“双减”话题的讨论还会持续很久。
政策刚出来的时候,很多家长觉得不满意,他们认为,学科类补习市场需求大,如果机构被“一刀切”,那么,对普通家庭的孩子就不太公平了,毕竟经济好的家庭可以请一对一家教老师。
在现实中,也有很多家长会给孩子请个一对一老师,或者好几个家长拼团“一对一”,组队请老师给好几个孩子补课,就像南京的招聘住家家教的信息,让大家讨论度极高。
虽然大多数家庭给家教老师开出的薪酬并没有那么高,但对于大多数的家庭来说,看到比自己一个月收入还要高的家教费,难免引发焦虑的情绪,甚至会有无奈的感觉。
大多数人即便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依靠努力,而不是补课来学习,但也对从补课中受益的孩子羡慕不已,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主动性,那么容易出现赶不上别人的问题,但我们必须承认,有钱人的一对一家教的补课形式,确实会给家长们带来焦虑感。
一对一教学也严查?教育部重拳出击,家长“鸡娃”会被罚吗?
在一些地区出台的相关细则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地区的一对一模式是被严厉禁止的,这也超出了很多了的概念理解。
在大家的认知里,机构的一对一补习会被严查和治理,但个人或者内部的一对一应该没有太大关系,而且现在有很多兼职的大学生家教,不少大学生会通过有偿家教来解决经济负担,并获得一定的报酬,所以,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被禁止。但是,大家都小瞧了此次的“双减”的力度之大。
比如,在辽宁省鞍山市公布的“双减”政策上,教育局就提到,禁止组织和个人以家教辅导的名义,对中小学生进行学科类的培训;
宜昌市也出台规定,没有教育部门的批准,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以咨询、家教、文化传播等名义开展培训;北京市的教委通报也提到了个人补课被查的情况。
可能会有人问了,为什么内部的一对一补课会有违规的情况吗?尤其是家教老师本不是在职老师,为什么这样的一对一也不行呢?
原因其实在北京市的教委通报中已经表明了,即无办学许可,也就是说,如果个人没有办学许可的批准,即便是个人,也不可以从事学科类的培训。而且,这里的“办学许可”不是说老师的教师资格证,这不是一回事。
当学科类的机构被禁止后,没有办学资质的个人家教也被严格查明,所以,家长们担心的事情,管理部门照样顾及到了。假设这两项措施都落实到位,那么很多父母会问了,自己雇人辅导孩子是不是也要被严格查处呢?
这个问题其实还没有定论。毕竟父母们很难取得办学许可,没有办学许可有不能给孩子们进行培训,这都是既定的规则。有消息称,有些地区会聘请专职人员对一对一补课进行查处,特别是经群众举报,没有办学资质的一对一补课。
总结:“双减”政策的推出,目的是为了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也是对良莠不齐的教培机构进行打击和整治,特别是有偿补课的机构,家长们也不要太过偏激,因为对教培机构的限制,实际上是给予孩子和家长更多的好处。
让孩子在节假日期间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快乐成长;对于家长来说,能够缓解因教育造成的支出负担,“国家帮忙带娃”也多了一层保障,让家长可以更加放心,孩子也会在专业辅导下有提升成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