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出台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自从“双减”政策的落地以来,校外培训机构被取缔了,孩子们的家庭作业量减轻了,特别是实行“5+2”课后延时服务后,孩子们的作业已经在学校完成了,家长也不用检查和批阅了,因此家长和孩子的负担都真的减轻了,再也不会出现“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现象了。但是对于教师来说,如果单纯认为负担减轻了,那就错了。因为家长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学校,寄托在老师身上。他们担心“双减”政策会耽误学生的成绩,他们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尽全力教会学生。怎样才能使家长放心,学生安心呢?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积极响应国家的减负政策,认识减负工作的重要性。
1.学习“双减”政策,自愿担负起减负责任。
在我们学校,领导组织全体教师对“双减”政策进行深入学习使我们深刻领会到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学校对此高度重视,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要求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
2.认识减负政策中,学校的主要作用。
面对教育政策新要求,我们学校实行“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我们学校结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分别制订了各项细化制度,在课堂中、作业里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只有在校内“吃饱”“吃好”,才能从源头遏制参加校外培训需求。
二、把‘双减’政策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当中。
我们要明白减负并不是单纯地减少作业数量,关键是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质量。
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具体的做法是:
1.加强集体备课。
我们学校是一个大集体,我们可以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组织大家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钻研教材,明确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根据单元目标制定合理的课时教学目标,并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修改教案,有针对性地对数学知识和能力进行训练。
2.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一节课40分钟,时间有限,既要上新课又要查漏补缺,所以就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把学生遗留的重点问题粘贴在课件上,争取在课堂中解决问题,不留遗憾。
3、课堂中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为主。
数学学习不是死记硬背,关键是理解算理,如果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那么学生才是真的学会了。所以我们数学老师一定要不怕麻烦给学生提供机会,锻炼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这学期我们学习《千米的认识》时,我给学生布置的实践活动,到体育场走一走,一分钟可以走多少米?体育场走几圈是1千米?然后我就到体育场观察他们,大部分孩子都去了,而且真实地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效果特别好。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例5时,用16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摆一摆,能摆正多少个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课前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1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课堂中让学生从最简单的4个小正方形拼一拼,再探究16个正方形能拼出多少个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孩子们边摆边记录,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个数=每行个数×行数。每行个数就是拼出的长方形的长,行数就是拼出的长方形的宽,因为16=16×=8×=4×4,所以16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其中正方形周长最短。我又进一步提问,是不是所有拼出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周长最短呢?学生再次探究,最后得出结论拼出的图形的长与宽越接近拼出的图形周长越短。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习效果好,可见动手操作的作用很大。
3.课外作业,精心筛选,认真编排。
在我们三年级教研组长的领导下,课外作业都是每个组员认真思考,精心挑选出来的,作业形式多样,有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实践性作业,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做作业。
作业设计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