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过度学习是指在公共学习领域内对过度、超困难的内容进行过度的重复学习,表现为重复学习、过度学习、过度学习。过多地学习会损害学生的健康,消耗学生的潜能,扼杀学生的天性,抑制学生个性。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读经的教育传统、重社会的教育观念、重知识的考核制度、非理性的教育操作。
01过度学习的表现
1、重复学习
反复学习是过度学习的最直观表现。就是对同一种学习内容进行过度地重复学习。这种意义上的“过度学习”与心理学中的过度学习有一致性,是“过度学习”的过渡。尽管心理学认为,过度学习有助于保持知识,但这种“度”是有限度的。调查显示,保持这个效果既好又省时的最佳过度学习率为50%。这样持续地学习,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引起大脑皮质层的抑制,导致大脑活动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
2、学习内容过难
当今时代,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学习内容过多,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校学生要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校外还要补习各种技能。过多、过难的学习内容是导致学业负担过重的集中表现和直接原因。当前,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并没有因为“减负”而得到相应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学业负担过重的情况逐渐“下移”,突出表现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突出的表现是学前教育“小学化”。
3、学习时间过长
当前,我国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时间远远超过了成年人的工作时间,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也是极其荒唐的事实。在激烈的考试竞争面前,在老师、家长的催逼下,一个个人生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他们有永远做不完的作业,还有永远上不完的辅导班。
4、学习过程过紧
"走进任何一所学校,走进任何一间教室,都会看到这样一种情景:有整齐的几何图形的课桌椅,学生端正、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发言首先举手,并且必须得到老师的‘恩准’,老师站在讲台前,或支持学生做这做那,或一个人高谈阔论地讲解。
5、学习起点过早
认识就是力量,作为一个先验性命题,始终是文化知识可能性的直观注脚。在追求效率、注重实用的转型期社会,尽早拥有知识成为成人社会和教育实践的追求。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压力的层层下移,“教育越早越好”的思想越来越被广泛接受,家长们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去教他们识字、学英语、学国学等等。
02过度学习对孩子有许多危害
1、损害了学生的健康
学习压力很大的学生,他们要么是偏执,要么孤独,要么神经衰弱,其中神经衰弱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它的表现就是,学生非常关心学习,而且全心全意地把学习做好;他们对学习焦虑不安,晚上睡不着;进而长期失眠、食欲下降、成绩下滑。
而且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原本成绩不错的。与此同时,很多经历了残酷的高中竞争却进入大学的学生,在读大学期间还伴随着神经衰弱。这些都是学习过度的结果。过多的学习还导致学生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如正常发育受到影响,肥胖症日益增多,近视率不断上升等等。
2、使学生丧失潜能
学生大脑,不仅是教育要开发的对象,更是要保护的对象。但是自现代心理学诞生以来,人们就把大脑看作是发展的对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推动,人们也普遍认为大脑的开发越早越好。而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甚至指出,人类大脑的潜力是无限的,开发出来的东西不过是微不足道的。
再加上中国竞争压力大的社会现实,导致潜在开发的提前。在起跑线上输不起,这是今天中国教育的最大信条。但是,在提前入学、教学内容超前、学习密度增加、学习难度提高的同时,学生们压力过大,直接导致了一系列教育问题。
3、扼杀了学生天性
因为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每个人的爱好和兴趣都不尽相同。真实的教育,并非抹杀学生的天性,然后用标准的知识填满它,而是用已有的知识发展其天性。在这种意义上,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工具,而非发展的目的。但是,目前的教育正好相反,人们普遍认为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并且认为知识越多,它的发展就越快。
03过度学习的原因
1、手段理性教育价值取向
现代以来,科技价值的不断挖掘和展现带来了科学地位的质的飞跃,以科学为基础的工具理性在现代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说,科技的飞速进步要求学校教育要跟得上速度,学校对课程要求也更加严格,间接地给学生造成了压力,并不利于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2、教育制度的压迫
近现代,学校教育逐渐以制度为规制,直至现代制度化教育形成。学校制度是学校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然而,如果制度过于严苛、死板、制度化,则制度化教育将成为制约人的工具。
04如何摆脱过度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
1、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提倡个性化学习,就是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其中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领域;二是允许学生决定在某一专业领域内深入学习与否;三是允许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式。
2、减少中小学学习难度
过度学习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考核制度过于重视知识、激烈竞争等因素所致,另一方面与中小学生学习困难有关。
要降低中学学习难度,首先要降低对相应内容的难度要求;其次要减少必学内容的分量,因为即使难度要求很低,如果内容太多,对学生来说,仍然是困难的;三是降低考试难度,让学生比较容易达到基本要求。“太难”学习“只能让学生在人类已知的范围内进行认知活动,缺乏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或许这也是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语: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成为教育的手段,甚至沦为课堂教学的点缀品,而不是教育的目的性追求。为此,我们必须把基础教育实践运作的重点转移到激发学生学习生活本身的内在动机和直接兴趣上。简单地说,基础教育不应该是“起于知识、在知识、在知识”,而应该是“起于知识,但不仅是知识,还止于兴趣、想象、审美情趣等情意性素质的激发。不要随意地过度教育,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