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曹镜明
题丨“校园奶头乐”强势崛起,专家不再骂“教育内卷”,追着热点表态
欢迎大家留评交流,对教育的看法!
笔者发现现在的舆论环境,也是非常的有意思,尤其是一些所谓的专家,追起热点,蹭起流量来,比笔者这个搞自媒体的还要专业、迅速,笔者也是真服了。
前段时间,随便在网络上搜一搜,基本上都是关于一些批评教育内卷的文章,各路专家教授纷纷蹦了出来,像是秋后的蚂蚱似的,非常的欢,把原本一个十分简单的概念,给解释的云里雾里的,包裹上各种专业名词,就怕是让吃瓜群众给听懂。不然,还怎么塑造逼格?
不管大家有没有弄清楚“教育内卷”这个概念,这里笔者先简单介绍一下个人理解。
教育内卷的解释并不复杂,差不多就是跟“剧场效应”是一个道理,相信大家即便是没有参加一些音乐会、看过戏剧,也都参加过一些全员大会什么的,在台上的人说着说着,台下的人肯定会随即配合,一两个带头,从而引起整个剧场观众的响应。
在一个学生群体中,当其中个别几个孩子利用学习的业余时间,各种补习之后,要是没有取得任何的效果还好,一旦是取得一定的效果,那么过不了多长时间,其他开始之初没有参加补习的孩子,也都会主动或被动的参加补习。
那么之前参加补习的孩子,眼看着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参加了补习,为了更进一步提高自身孩子的综合竞争力,就会加倍地培养孩子,从而在一次的引领其他家庭做出同样的选择,以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如此培养孩是过犹不及的,进一步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不说,对于孩子的身心而言,也是不小的伤害。
就笔者个人而言,也是不怎么赞同教育内卷的!因为你再怎么卷,普通家庭的孩子也不会因为这些补习班而逆袭有钱人家的孩子的,就从补习的师资力量都不一样,一个是大班老师,一个是全国名师一对一辅导。
那么校园奶头乐又是什么呢?
这是一种和教育内卷截然相反的一种躺平现象,奶头乐是指婴儿在刚刚出生之后,并没有什么物质要求,只要能够吃奶,就会停止哭泣,这样的一种状态放在学生身上,就是相当于60分万岁的心理,在学习上没有过高的要求,对于什么奖状、三好学生之类的毫无兴趣,日子对付着过下去就行。
其实,现在的学生能够抱有这样的想法,笔者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现在的学习生活实在是太累了,太辛苦了,除却每日的各种学习任务之外,还有各种额外的补习之类的,让本就辛苦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狼狈不堪。
这样的一种情况,必然会激起学生的抵抗心理,直接表现出来就是躺平的学习生活状态,现在又被冠之以“奶头乐”的名头,其实两者本质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被变着花样的改名字,从而反复的炒作,刷热度。
现在的某些专家教授笔者也是服了,蹭不到什么热点,就自己创造热点,反复地刷热点,将以前一些早就聊废了的话题,重新拉出来,起个新的名字,重新炒作。
现在教育内卷的热度也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专家教授的目光又开始转向“校园奶头乐”,估计等到“校园奶头乐”的热度消耗的差不多了,估计“教育内卷”就又会被起个新的名字,重新炒作,循环往复下去。
在笔者看来,不管是教育内卷,还是校园奶头乐,都是一种非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不管是对于家庭,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非常严重的复旦。
可是这个问题,却无法解决,这并非是笔者个人的悲观,而是现实如此,令人绝望,单个家长可以控制自己的孩子,不去参加高强度的补习,可是当周边的孩子都在参加时,这个孩子要是还不参加补习,那么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综合素质上,很容易被拉开差距的,总不能别的孩子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够唱唱跳跳,就自己的孩子要才艺没才艺,只知道玩手机吗?
然而,一旦出现教育内卷,那么校园奶头乐就是伴生现象,不可能避免的。
对于那些在网络上批评教育内卷,批评校园奶头乐的专家教授,笔者给出的一个意见就是,不如好好收收心,不要整天批评这个,批评那个,不如好好找了一个正经八本的问题,潜心的研究,认真的思考,甭管出不出成绩,有没有好的对策,最起码也不至于被广大的吃瓜群众在背后戳脊梁骨。
现在的孩子确实是非常不容易,一些成年人总是说现在的孩子吃喝不愁,只需要好好学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可时代不一样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家饿不死就算活,如若之前的学生的辛苦是肉体上的辛苦,那么现在的孩子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压力。
不管怎么样,笔者还是衷心地希望现在的学生可以少一些精神压力,学生和家长可以相互理解一些,即便是规避不了教育内卷和校园奶头乐的情况,但也应该充分正视这样情况的发生,不要听风就是雨,上来就打骂!
退一万步来讲,要想帮助学生克服由教育内卷或校园奶头乐而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要做的就是科学地正视这个问题,只有认识这个问题之后,才有可能去解决。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归其根本还是社会的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逼得家长不得不压榨式培养学生,这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节奏加快而带来的连锁反应,作为个体而言,也是无力改变的,只能够拼了命的去适应。不然就是躺平!
本文系原创,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