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高”第一阶段概况
五台县立第三高级小学校(以下简称三高),成立于民目二年(),地址在中座村,这是三高的第一阶段。年秋,日军占据了五台城,学校于年春移至陡寺村寺院里。
陡寺村落夏天由于敌人“扫荡”,陡寺学校被毁,冬天又移至广银沟村。至年秋敌人进驻移城沟地区,学校停办,这是三高的第二阶段。
广银沟村这两段合称老三高。年春,移城沟敌人被迫撤退至白家庄,学校又在东峪口恢复(开始叫三完小),冬天又移回陡寺村。年移至陈家庄,一直办至年秋天改成中学,这是三高的第三阶段,也称新三高。
东峪口村至年秋敌人进驻移城沟地区,学校停办,这是三高的第二阶段。这两段合称老三高。年春,移城沟敌人被迫撤退至白家庄,学校又在东峪口恢复(开始叫三完小),冬天又移回陡寺村。年移至陈家庄,一直办至年秋天改成中学,这是三高的第三阶段,也称新三高。
老三高的第一阶段(~)是民国时的高小,是旧型正规化学校,有校训、校歌。校训是“诚毅勤朴”四个字。这一阶段,从民国二年(年)办至民国27年(年)秋。按班次排列是1至25班,毕业至21班,共招生人左右。
开始的班次是毕业第一班后,再招第二班;从八班以后,每年招1个班;到十三、四班后,一般是合班上课(除十五班)。学制是3年毕业。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三高每年招1个补习班,实际上是预学班。到春季招生考试时,学校向全区出“招生广告”,各地前来应考的学生和本校的补学生一块考试,不及格的补习生,仍留在补习班,所以学生基础比较好,加之教师努力,因而毕业生成绩较好。
年,五台实行了全县高小毕业生会考后,在全县三百人左右的考生中,每年的第一、第二名多是三高学生。年是刘振国会考第二。
老三高部分师生合影照片川至中学考试第一(川至中学考人左右,三高去18人);年是李维斡,会考第一;年是刘秉煜,会考第一;年川至中学考试第一。民国时期三高的课程,基本上变动不大。开始的几年,课程有国文,算术、历史、地理、修身、英文、图画、手工、唱歌、体操。从年以后,又增加了农业、商业、工生三科,同时把修身改成公民。
闫明章老师年以后,农业、商业改成自然,其它课程如前。在高小里的教师,也不重视国文课本,每年总是把课本提前授完,再由老师选学些其它文章,所以学生写的文章大都是文言文。三高的设置,还比较讲究,有教室、寝室(也叫自习室)。体育方面也比较重视。
在操场里设有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类,有跳高、跳远、铅球、铁饼等器械,每年在本校要举行小型运动会,优胜者发给奖品。学校还有洋鼓、洋号,集体出动时,还有部分学生制服,让一些较大学生穿戴。(文/闫明章)
“老三高”琐记
五台三高于民国二年(年)筹办,年停办,历时25年,毕业21个班,学生余人。
第一任校长李耀阶,又名李敏林,陈家庄人,法政大学毕业;
第二任校长陈新山,又名陈治安,王家庄人;
第三任校长胡恭夫,又名胡作肃,兰家庄人,山西第一师范毕业。
第四任校长闫治安,又名闫伯平,松家庄人,太原一中毕业;
第五任校长白竹如,又名白云汉,西头村人,代五师范毕业;
教员先后有:胡恭夫,兰家庄人;闫治中,王城村人;闫清秀,王城村人;高茂如,两涧村人;田士皇,西村人;白冠山,白家庄人;韩可久,环椿坪人;韩茂堂,环椿坪人;檀作楫,檀家沟人;李其武,陈家庄人;闫生才,垴上村人;李正卿,陈家庄人;胡汉楠,胡家庄人;魏慈航,善门人;韩佐周,砂崖村人;孟养真又名省三,阳白人;智子杰,智家庄人(阳白乡);安子定,蒋坊村人。
三高的董事会:李清祥,陈家庄人;檀树仁,檀家沟人;韩明,沙崖村人;胡稳祥,胡家庄人;边百洋(地址不详);田仰之,西村人;芦温兰(地址不详);刘希温,寨里村人;闫逢会,垴上村人。
经费由县领津贴一部,每月每班20元白洋。其余由各村摊派,教员工资每年60-元,教员伙食费半年吃不到5元。(白云汉,作者原为老三高校长,西头村人,本文是他91岁时供稿。)
老三高”二三事
在我学习期间(-)三高小有几件事,值得“9·18”事变后,在全国掀起抗日救国的热潮,三高小在太原河边等地学校抗日救国运动的推动下,也曾举行过抗日救国的声援宣传活动,在校内举行过演讲会;在校外,师生深入到农村中宣传。这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打破死读书、读死书、不问政治的沉闷空气。
可能是年的冬季,一些在外地求学的师范生回乡后,目击三高校教育的落后,想搞一点“改革”,同在校任教的个别教师相结合,活动了一阵子,引起新旧势力两种不同观点的对立斗争,最后以赶出校门告终。这是一次改革尝试失败的记录,也未发挥什么作用,但也算是一次小小的冲击。
大约也在同一时期,学校为结合政府的戒赌禁烟活动举行过几次以此为内容的话剧演出,产生一点社会效益。(本文摘自刘振国同志写给本书编委的信,又名凯明,现名李哲夫,王城村人,曾任国家广播事业局副局长等职。)
编辑介绍:胡立成,笔名虹雨,山西省五台县人,医教世家之后。文化传媒人,品牌创意人,抗战红色文化传承人,乡土文化宣传人。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文字友情新媒体总编、中国网特约编辑、《旅游作家》专栏作家、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专栏作者、国际摄影杂志记者等。曾多次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并获奖。文化主张:文化必须以实践为主,以博览群书,以体验生活,文化乃民族之精魂,文化乃祖国之瑰宝,文化乃世界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