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我国社会中的人被分成了“仕农工商”四类。“仕”是指读书人,它的社会地位是最高的。这种文化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它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异常深刻的。虽然如今人们都说“职业无贵贱之分”,可是读书于情于理都是孩子未来最好的出路。
正因如此,我国的广大家长都格外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认真学习,成绩在班里能名列前茅,将来能考上好大学,以后能过上富裕安定的生活。可是,理想虽美好,但现实中的各种糟心事却在一点点地打击着它。
每个孩子的天赋都不一样,可家长却不愿承认,把孩子学习不出色的原因全都归咎于不努力,为此不断给孩子施压。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接踵而至,孩子累得眼里失去了生机,家长也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感到苦不堪言,明明双方都痛苦,可家长还是乐此不疲。
一、双减政策简介
为了解决这种畸形的教育现状,教育部在去年正式实施了双减政策,学科类课外辅导机构在一时间全部消失不见,孩子们没有辅导班可上了。双减政策的初衷是减轻家长、孩子的压力,让家长不再为了补习费而一省再省,不必为了高价低质的学区房放弃原本舒适轻松的生活,让每个家庭的幸福指数都能明显提高。
有的家长确实不再执着于补课,开始注重提升家人的生活品质。可有的家长却更加忧心忡忡,它们心里开始琢磨着给孩子报非学科类培训班。俗话说,技多不压身,多学一门技艺,孩子未来就多一条出路。
二、双减政策的新花样
近日,教育部对双减政策的内容进行了些许补充,对非学科类培训班的收费、规模、资质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5千元。而且,非学科类教育将与学校教育产生联系,即学生所学的其他技艺也会影响其学习成绩。
这一政策令很多家长倍感惊喜。因为非学科类培训班的价格往往很贵,专业度也参差不齐。如今,在教育部的积极整顿下,补习费变得更加合理,大部分家庭都能承受,而且培训班的资质也有了更强的保障。
最重要的是,唯分数论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教育机关不会一边要求关闭学科类辅导机构,一边又把学生的学科成绩作为唯一考核标准。
三、双减政策新内容的积极意义
事实上,除了对非学科类培训班进行规范外,双减政策新内容还隐藏着很多好处。它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1、单纯地培育学生的业余爱好
以前,学生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一到周末假期,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填满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忙碌程度丝毫不亚于上学时,它们无暇培育业余兴趣。这一政策颁布后,学生可以无忧无虑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技艺,而且这与其综合成绩直接挂钩。
2、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以前,美术、音乐、小语种等专业的毕业生只能从事艺术创作、表演、语言翻译等方面的工作,它们的就业面非常狭窄。要想从事教育工作,它们就只能去学校、辛苦考编。
然而,随着此政策的出台,非学科类培训组织的规范和普及将很快实现。那时候,它们将面临更多的就业岗位,不去学校也能实现教师梦。
3、给学生一段安稳轻松的成长时光
以前,在家长的催促下,孩子从早到晚都要忙碌地学习。除了被催学习,学生很少有机会与家长进行交流、谈心,这使得很多孩子都变得高分低能,除了学习几乎什么都不会。
该政策落实后,学生和家长的压力都变小了,生活节奏也减慢了,亲子间的共处时光更多了。家长有机会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让孩子感受父母的爱、生活的美,这不仅有利于孩子成为有教养、高情商的人,还能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正确的三观。
四、家长该如何看待学习上的激烈竞争
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不同,家长的揠苗助长行为可能会适得其反。双减政策刚实施时,市面上的培训机构确实关闭了,可很多老师在咖啡馆、家里等场所偷偷地进行补课活动,补课费上涨了很多。可家长们却非常配合,并对老师的做法非常感激,感激老师给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然而,仔细想想,别说是孩子,就连成年人也有娱乐需求,每天把孩子逼得那么紧,孩子还有学习的动力与热情吗?而且,有的孩子在学习上没有天赋,家长管得再严也是收效甚微。与其弄得自己和孩子都筋疲力尽,还不如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孩子能慢慢提高学习效率。
总结:双减政策新内容的出台让很多处于困惑中的家长找到了出路,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双减政策,解决了其暴露出的矛盾。在该政策下,孩子的业余生活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家长也能适当地放慢节奏,这对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