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习班没了,寒门才能出更多的贵子教育

没有补习班,寒门还能出贵子吗?

“双减”政策的雷霆重击,让许多曾经“违规补课”的老师和机构,没有了发家致富的土壤。

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补习班的主流,实际上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优渥的父母,早就让孩子脱离了公立教育的范畴,转而拥抱了私立学校和“一对一家教”。

每年支出数十万投入在孩子教育上的父母,绝非凤毛麟角。

可是,当普通家庭的孩子跳脱出了应试教育和补习班乱象,那些只知道拼命刷题的“小镇做题家”和“寒门学子”,还能顺利通过中考和高考的选拔,进入到理想学校吗?

剧场效应和教育焦虑。

补习班乱象,其实是“剧场效应”的表象。

每个班上的学生都有成绩高低,一旦有个别父母花费代价把孩子送进补习班,并且让孩子的考试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那么班上其他孩子参加补习班,基本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这就和咱们看电影时的感觉差不多,本来大家坐得好好的,都能看清楚屏幕,可一旦第一排的观众非要站起来看,那么后排的所有观众,为了获得和刚开始一样的观影体验,就不得不被逼无奈地全都站起来。

可以说,应试教育中的“剧场效应”,同样挤占着学生和家长的生活空间。

其他孩子都在参加补习班,咱们孩子不参加行吗?

其他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提高了,咱们给孩子多花点钱不过分吧?

同样是小学,其他孩子已经在补习班上开始学习中学知识,我们的孩子到底跟不跟?

可以说,在那些铺天盖地打着培训广告“违规补课”的老师和机构的促成下,学生和家长的教育焦虑与日俱增,而且无法摆脱。

不管家长的口袋里有没有钱,有没有时间接送孩子,在过去的补习班乱象里,都像是一群被农夫赶着上架的鸭子:迫不得已,又无可奈何。

学校课程和自身努力。

应试教育下的补习班,最糟糕的是将不同阶层家庭的孩子一分为二:

一种是上得起补习班的孩子,一种是上不起补习班的孩子。

现在的补课费那么贵,一套单科补习课程,都需要花费数千元到上万元,如果孩子确实不会学习,整个K12教育的全部课程都必须参加补习班来提高,那么动辄花费数十万到上百万,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

但是,别说是数千元补课费了,就算是数百元费用,就算是全校同学都去上补习班,也必然有些掏不出钱、上不起补习班的家庭和孩子。有些从二三线城镇到城市打工的年轻父母,夫妻二人的整年收入都不过10万,刨掉数万元的房贷车贷,再去掉数万元家庭生活的必要支出,用在孩子教育上的钱,能有多少呢?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每年花个一两万补课费还可以接受,再多的话只能说是天方夜谭了。毕竟不是每个父母都是事业有成、年薪百万的金领阶层,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

最可依赖的不是补习班,而是学校课程和自身努力。

寒门能否出贵子?

“双减”政策的发布,让教培行业在一夜之间进入了寒冬。

当然这是好事,毕竟由利欲熏心的投资行为催生出的“补课生意”,虽然经济利益巨大,但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教育事业的纯洁性、公益性来说,确实是为害深远。

教育,原本应该是普适性的国民教育;高考,也应该是对我们学校教育体系的公平考核。

可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子?

有钱有闲的家长,能够无所顾忌地给孩子报补习班、培训班,让孩子在学习成绩和素质教育方面取得双丰收,甚至成为高考状元和高分学霸。

又忙又穷的家长,舍不得掏补课费,也没时间陪伴孩子,就想靠着不花钱的义务教育,督促着孩子自己多努力,就以为能让孩子“鲤鱼跳龙门”、“寒门出贵子”,这样的孩子不是没有,但明显是越来越少了。毕竟,那些花了大价钱让孩子上补习班的父母,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是那些只能够让孩子接受普适教育的父母无法比拟的。

在中考和高考的赛道上,挤满了各式各样的孩子,但是显然,有着“补习班教育”的孩子,更忙更累,也更容易拿到高分。

当然这样的教育,毫无人情味。

我们不能因为经济条件好了,就把孩子交给嫌贫爱富的“补习班教育”,高考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应该是最为公平的考试,而不是任由资本在教培市场肆意作祟,任由那些无良教师,日复一日地给孩子灌输“一切只为考试”的应试技巧和备考方式。

实际上,补习班没了,大多数上不起补习班的孩子才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公立教育,寒门才能出更多的贵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