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补习班,我听过很多故事,为了激励孩子,父母想尽了办法:一位家境贫寒的母亲,给孩子报了最贵的一对一辅导班,每到缴费的时候,就带孩子去亲戚家借钱,让孩子看着自己是怎么低三下气的求人,让孩子感受人情冷暖,回到家后,把缴费票据贴在书桌旁。
暑假到了,我推荐同事带孩子去看《银河补习班》,之所以同事下定决心,去看这部电影,是因为《银河补习班》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打眼了,“补习班”这三个字是同事的心头病,这些年来,围着补习班一直过着鸡飞狗跳的日子。
周一上班后,问同事,电影怎么样?补习班到底是咋补的课啊?
同事翻了个白眼,撇嘴说:“和我想的补习班根本不是一回事儿啊,不过电影还是感人的,深入灵魂,触及情感,发人深省啊!我儿子看的眼泪汪汪的”。
主要内容就是一个父亲因为入狱,缺失了儿子成长教育,出狱后,重新弥补亲子关系,把自己成绩垫底的儿子,培养成了学霸,而且只花了半年时间。更令人称奇的是,连孩子未来的成功之路都选的光彩夺目,成为一名航天员。
同事的儿子看的眼泪汪汪,在妈妈的追问下,孩子道出了心理感动的原因:
1、羡慕那个孩子能有那么多的时间调皮捣蛋,做过很多自己想做都不敢做的事情。
2、那个孩子从学渣到学霸,只用了半年,自己现在半条命快没了,离学霸还是遥不可及,这人和人真的比不了。
3、人家培养孩子没花那么多的钱,想想自己这些年交给课后班的都是天文数字。
4、不想自己的爸爸妈妈老的那么快,过的那么辛苦!
同事听完,眼睛也红了,没被电影敢动,却被儿子的心里话打动了。
影片里马皓文对儿子说的那三句话:
“明天还上学呢,不睡觉想干嘛?”
“熬夜对身体不好!小心长不高!”
“想看书就看吧,把灯打开,十一点之前必须睡觉啊!”
自己何尝不是说了无数遍!也许没有了唠叨,教育真的会更轻松一些。
影片里父亲做的真好,我不唠叨,我把说给你听,变成做给你看
儿子马飞遇到困难,想要放弃努力的时候,马皓文什么都没说。随后他朝那群要赶走他们的人大喊:我马皓文,永远都不认输!永远都不认输!
如果没有成为儿子的偶像,也没有成功的光环,就不配教育孩子了吗?不如放低姿态,真实一点,做给孩子看,把“永不认输”放到行动,而不是骂孩子“你怎么这么没出息”
于是第二天他给爸爸写了纸条:
看完电影,让我们从梦想回到现实,来说说课后班的故事,这个假期补课的孩子还好吧,鸡汤再美味,也敌不过现实的残酷,作为父母如果做不到电影中那样去激励孩子,或者孩子根本就不按照剧本配合演出怎么办?
和电影相比,您觉得哪个更能激励孩子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