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倒闭的教培机构疫情不背锅

疫情让年所有的教培机构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依然有坚强挺立的,也有悄悄倒下的,但是该倒下的迟早会倒下,疫情不背锅。

教育机构的倒闭不止今年才有

一家教育机构的倒闭,疫情并非真正原因,它只是催化剂,加速了教育机构的倒闭。教育机构的倒闭也并非今年才有,我们回顾过去这几年,每年都有一些教育机构勃然兴起,也有一些教育机构轰然倒下。

年青少年英语培训机构朗文启智多名股东失联;北京大兴倍优天地早教机构负责人跑路;成都吉的堡培训学校宣布破产;灵睿培训学校突然关门……

年开办近10年的英语培训机构环球美联毫无征兆地停止经营并启动破产程序;快乐学被一起作业收购;北京题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破产;环球托业英语培训机构突然停业;广州东方金字塔儿童潜能培训学校分校负责人跑路;聚智堂教育集团董事长卷款跑路;湖南明思教育跑路……

让我们百度一下年倒闭的培训机:上海早教机构“童年汇”突然关停5个培训点;北京中关村丹棱SOHO的在线教育领域创业公司小马过河;北京书法培训机构妙笔菡塘关停10个校区;钢琴培训机构星空琴行关停全国60家门店;北京创艺宝贝上地店申请破产;北京巨人时代教育(非巨人教育)老板携款失联;芝麻街英语上海普陀区和美广场店关门;原西安学帮补习学校(现西安新港补习学校)拖欠工资……

再百度一下年倒闭的培训机构:福州东街口三友大厦的白金汉英语培训学校突然关门;四川泸州城区白招牌一家经营了近三年的教育培训机构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关门;北京房山某儿童美术培训机构突然关门倒闭;上海贝拓英语所在的北蔡唐人幸福里商场内机构人去楼空间;网络在线培训公司上海乐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号称累计注册学员达70万,教师遍及全球,向法院申请破产;以“在线一对一”起家后续扩张小班课业务的理优教育曾于年获得纪源资本(GGV)Pre-A轮投资,于年获得中金资本数千万元A轮融资,突然人去楼空;上海在线教育机构“学霸1对1”被曝陷入财务危机,停止经营……

每年倒闭的培训机构数量以千计数绝不夸张,而且是逐年递增的态势。年即便没有这场疫情,照样有许多教育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所以,很多的新冠病毒不应该为培训机构的倒闭背锅。以下为《教培校长参考》整理的目前为止停运、关闭的教育机构名单:

疫情不为教育机构的倒闭背锅,那该谁来背锅?

教育机构倒闭的锅首先是资本来背。

我们先梳理一下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简史。年3月通过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明确要求“不得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举办民办学校”,使得教育行业的资产证券化发展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直到年9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就《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向公众征求意见后,一切才变得顺理成章。经过这一轮修法,《教育法》中关于“教育机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表述被取消。

由此,嗅觉敏锐的资本闻风而动,教育行业内的投资案例和单笔交易规模均呈现跨越式增长态势。以下内容中的数据援引自民生周刊。

年,资本投资案例数量达到例,相比年的例增幅达到42%,投资总金额达到亿元人民币,相比年的61亿元更是增长两倍多。年11月修正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也规定,“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但是,“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这意味着民办学校可以登记为工商企业,更为资本的涌入口子打开;年9月1日,《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通过,教育资产证券化有法可依,更多教育企业开始走上IPO之路,教育上市公司开始集中涌入。

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要把教育的故事讲好,讲得动听,就会有资本青睐你,至于你是否能把教育做得好,这并不重要。于是教育培训行业有了大量的泡沫,泡沫注定是要破的,不过是时间问题。资本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要使教育机构这艘船在资本的扶持下顺利航行,最终责任要落实到机构的运营者、一线教师身上。

所以,教育机构倒闭的锅,其次需要运营者来背。

在跟一个全国连锁的某教育机构老板朋友聊天时,她告诉我,所有加盟的老板几乎都不是搞教育出身的,很多都不懂教育。有的是老板亲自上阵,有的是请一个有经验的来经营。在去年全市的加盟商会议上,该朋友的机构年课消万,就已经是No.1,很多跳进火坑的加盟机构老板都想我朋友去接手。这就是,风口来了,管你是猪还是鸟都想起飞。

教育行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有经验的老师用一年甚至几年时间去打造口碑,让学生和家长成为自己的忠实粉丝,并带动更多的流量。很多有实力的区域教育培训机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的努力成长为当地的龙头企业的;就算一个很小的机构里只要有几个擅长教学的、小有名气的老师,也能站稳脚跟,脱颖而出,甚至发展壮大。

然而这样的名师是有限的,而且他们要么已经服务于某一机构,有了稳定的高薪,要么自己办学成了教师老板。所以大量的资本根本没法与这样的名师结盟。同时,单个分校的成功运营不但需要有一些名师支撑教学,还需要得力的教学管理者、谈单老师、市场招生老师等等。几年前我调查过在成都成立的第一家泰晤士英语,其负责人竟然是一个刚毕业每两年的大学毕业生,而其中的老师竟然清一色的年轻面孔,他们虽然朝气蓬勃,元气满满,工作尽心尽责,但是几年时间发展起来的六家分校却在年全部倒闭。

一所公立学校的老师可以全无经验,因为家长没有选择。但是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如果没有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家长绝不会选择你。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教育机构的运营者,想一想自己通过什么方式来吸引名师,或者以什么方式来培养名师,如果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就想运营一个教育机构,那最终的结局就是倒闭。

活下来的教育机构有哪些过人之处

实际上,就我所接触的一些教育机构,并没有在此次疫情中倒下。既有区域大机构也有小机构,也有去年才开始成立的新兴机构。从一个在教育机构呆了近十年的人来看,这些屹立不倒的教育机构都有一些过人之处。

首先,具有盈利能力。虽然此次疫情下,大多数机构每个月都有亏损,但是他们所积累起来的口碑会让他们在疫情结束后重新进入盈利状态,他们看得到希望。然而倒闭的机构一定不具有盈利能力,甚至长期亏损。行业经验表明:一个新兴机构最多运营两年必须盈利,否则一定是在某方面有致命的问题。

其次,这些机构都有一个明智的运营者或者决策机构。疫情中,他们并没有简单地将课时费打折来维护生源,为了维持原价计算课时费,他们在教学质量上做得更加到位,选择有经验的老师上课,进行严格的网课训练,同时为每一位上课老师配备1-2名助教,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量还是课后服务质量丝毫不打折,甚至比线下做得更到位。疫情期间我听说成都一家本土小机构竟然完全免费,这不是脑子进水了,就是钱多了烧得慌。

第三,这些机构一定有一套完整的教学闭环。从学生进入机构直到学生从机构出来,都有一套高质量的运营体系。如何引流,如何管理流量,增强粘性,如何教学使学生涨分,教师激励机制,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都需要完善。在这个教学闭环中,教学体系是一个最核心的部分,这些机构通过名师自己研发或者引进品牌机构的现有教学体系,使得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涨分有一定效果。涨分是所有K12教育机构的核心价值。一些教育机构盲目上马,内部运转各种不畅,处处显现出致命的缺陷,而运营者又找不到结局问题的办法,自然难以成功经营下去。

第四,具有稳打稳扎的性格。有些机构的经营策略是稳打稳扎,第一个办学点一定要具有盈利能力后才开分校。具有盈利能力后,通过复制第一个办学点的经营模式,基本可以成功运营第二个乃至更多的办学点。而有些人认为如果在一个城市仅有一个办学点,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也显得没有实力而不能赢得家长信任,于是加大投入,在第一家分店尚未盈利、甚至尚未顺利运转的情况下就开始盲目扩张,由于不具有核心竞争力,最后所有教学点都无法盈利,造成满盘皆输。

结束语

仅有资本优势不要进入教育行业,这是一个智力密集型行业,成功运转的培训机构具有成功基因,跟资金的多寡没有关。

每年都有大量的教培机构倒下,今年倒闭的教培机构是早已隐患重重、负重累累,强力支撑,今年的疫情不过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就算没有疫情,他们也最多再多熬一年。

年的疫情使得格外特殊,它毫无疑问地影响着教培行业所有的从业者,但是只要熬过寒冬,教培行业依然可以迎回春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