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时最温暖的事情是,我们一家四口会从楼上不同房间里分别搬到楼下,睡到同一铺炕上。
哪怕不是一家人都能活生生地睡出一家人的感觉。
然而,这么做的缺点是,我和大女儿经常夜聊不睡觉。
我如此重视睡眠的人,我们两个却都HOLD不住自己,睡前时不时地屡次告别说晚安,但又忍不住地补一句。
昨晚先是聊学习,后聊到同学补习的事,然后聊到她数学和语文的基础。
我说她老师说她语文基础很强大,其实对她来说考初一和考初二甚至考初三的语文其实成绩不会相差特别多。因为她的基础与体制内课本学习无关。
女儿也说是的,除非太套路的题,否则对她来说都差不多。她还聊到语文老师说她的作文文笔好,但不符合作文要求。
想起女儿无论在华德福还是在公立学校,已经至少有三年的生字听写作业了。从第一次留这样作业开始,我就告诉她:别浪费时间,自己抄上去妈妈来签字就行。
事实上,她在学校的听写作业一般都分,收拾课本时发现还是有没满分过的时候,至少也是96分。
公立学校又增加了英语听写作业,我的方法百分百袍制。女儿说她英语听写从来都是满分,这也是我很容易地找老师减掉英语两部分作业以及换掉听写作业的原因。
昨晚我们聊她会背的诗,结果她提到了《大学》,我当时挺吃惊的,因为她2岁1个多月时我送她去上过一个私塾,只去了两三天,但我在那儿买了本《大学》,那段时间读过前面的部分。之后就书都不知道哪儿去了,但她说她记得小时候读的《大学》。
我们又聊到她三四岁时我给读过张晓风的《打翻了》,竟然她也有印象。她说还有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实我不记得读过这首,但我知道我的确在那阶段喜欢这首诗。
因为自己喜欢诗,在女儿三四岁时,我给她读过一段时间的诗。
之后搬上山和做华德福,就没再读过了。
但我给讲从她1岁多起我就一直为她读绘本、讲故事,直到她自己读书为止。还提到我是东北人发音有时不准,但她小时候我会在说话时故意放慢、发音尽量标准。她感叹:我才明白为什么我发音这么准!
我骄傲地说:开玩笑,你的基础是妈妈给你打的!
我就是太容易不谦虚。
我还补了一句:除此之外,再就是我们之间的日常聊天。她不明白。
我谈到这还是我的一个朋友提醒我的,尤其是在过去,我聊天一直用书面语,总体来说发音还算标准。当然,我不是刻意用的,是习惯。尤其是与孩子在一起时,我比较习惯于用图景化的语言,并尽可能语句短小,还有就是我喜欢语言尽量美一点,典型的特点是,我喜欢押韵。
有很多朋友在我平台上留言,说我写的内容很生动很有画面感,就是这个意思。
女儿还是有些迷惑,我就问她:“你说我和三姨说话一样不?”她很肯定地说:“不一样,但我说不出哪儿不一样。”当我提到我说话喜欢押韵时,她点头称是。
上面都是老王卖瓜。
其实,女儿在学习上的优势之一在于,她的记忆力不错、融汇贯通能力强。在她小时候记忆力更好,只是我在女儿两三岁时了解到很多早慧的孩子人生过得并不幸福,也学了华德福,所以后来喜欢诗的我专门不给女儿读诗听了,我希望我的孩子们都拥有平凡人的幸福。
我们又谈英语学习。印象中是从五年级开始,从女儿的聊天中得知她英语学得应该很不错。但是在华德福没有考试,并不知道具体情况。当转到公立后,才知道那些英语学习实在是太简单了,不过,她从未在考试中得过满分,尽管在全校都名列前矛。
我问她还记得当初怎么学英语的不,她说记得。
就是因为她的老师在四年级寒假发了一本绘本给每个学生,是《ICANREAD》系列的,她拿回来的那本是关于一只叫小饼干的小狗的。我清楚地记得她说这绘本太美了,这画面很生动,一看就是手绘的……她各种赞叹。
了解到老师让大家轮流读,全班只买了两三套。我说既然你喜欢,妈就给你买全套。
我买女儿喜欢的东西一向很大方,她越小时我越大方。她自己都说现在她要买东西我竟然算帐,说我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买回来后她太喜欢,就坚持读。喜马拉雅上有音频,她就每天晚上睡前边听边读,印象中是听一遍,听几天后就跟读,那时一本要读三四个星期。
但很多音频读得太快,她听不懂。
我们当时分居两地,我时不时地来成都看女儿。
我就用手机录音功能把喜马拉雅上的音频录下来(主要是我发音不太准),然后再录一遍我读的,并且传到她爸爸的电脑上。我读时速度放慢,甚至个别单词我还强调一下读音。
虽然我远在重庆,但摇控能力比较强。
她爸爸就每天晚上睡前,在女儿写完作业后用电脑放录音给她。
每天就几分钟,只是坚持一年就养成了习惯。
其实在学习这件事儿上,坚持的力量最强大。
一年后我就搬家来成都了,那时已经读了差不多有10本了。之后我继续带她读,时间改在了早上。但坚持得不够好,开始半年才读两三本。
再后来初中去了公立学校,开学第一个月早晨时不时地还坚持读,这时读得就是相对比较复杂的绘本了。而且我只负责提醒,不陪读。
从迎接期中考试开始,女儿就忙碌起来,写作业的时间都硬从睡眠里挤,所以就没再读了。
年后从老家回来,我又找出后来买的《ICANREAD》之LEVEL2绘本给她读。她不要音频了,自己直接读。一般每本有六七个故事,我要求她一周读三五个故事。当然,这是本周才开始的,还没建立起节奏。
她虽然很大了,但仍喜欢这些小故事。
她读给我一遍,翻译给我,不会的词自己查找并记录下来。
女儿英语读音不错,甚至她上英语课时我都出现过分不清是她说还是老师说,我想与华德福学校的外教有关,也与她当时先听标准的录音再读有关。
昨晚我给她总结到,其实不论语文我安排她读书还是背诗,还是英语我要求她读绘本,我都没有留作业。原因是,都重在读,重在培养语感。
我举了个例子,比如做一道英语选择题,你讲不出原因,但你就是觉得选某个答案才对,你才舒服,就是这样的感觉——当然,这是我的总结。
第一次地,我去了解了下什么叫“语感”,是不是我认为的语感。度娘如是说: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
大体和我感觉比较相同。
当今体制内的教学我认为还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师们的思维很开阔方法也创新。但是,无论怎么变化,有一点,体制内的教育终归是应试教育,在思维塑形上比较机械化,就是千篇一律、流水线上做产品的感觉。
当女儿班级群里热烈讨论期末考试时,我女儿没有专门准备,甚至我嫌作业太多还帮女儿做,并且在临考最后两三天我要求她把《小雅斯干》背会。其实,回头看是我们之前没在体制内没有经验,女儿的班级群我只在提示信息时瞟一眼,因信息量太大反而极少翻出来看。所以压根就没想到考试前要集中精力迎考。
回头想自己曾经在体制内上学时,考试前多紧张啊。但我女儿之前一直不在体制内,她也不知道紧张和备考,但我们都知道的是作业一天比一天多。当时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假,我第二次找老师抱怨作业太多时,老师让我坚持一下,还有10天。
考完试后发现女儿成绩很好,我跟老师聊天聊到了基础。老师说她班上前五名的同学语文英语基础都是上课时学习打下的,学多少打多少,而我女儿的基础是自带的,这是绝对优势。
想起之前带几个孩子看电影,回来后妹妹让我安排她的儿子们写观后感。我说我才不去呢,那不是我的风格。
无论读书还是看电影,或者旅游,我享受地就是在身心同在里面的感觉,如果要抽出身来思考回去怎么写作文,我觉得是无法沉浸其中活在当下享受作品带给自己的滋养的。
真正的教育不着痕迹!
很多人向我请教女儿英语学习的方法,大体上如此。
如果还有,那就是一年前开始上了一个网课,平均下来一周上1次,寒暑假会加1节。因为是一对一私教,内容也不错,女儿一直很喜欢。舍不得钱,所以课也没安排太多,当然,上公立学校后时间也是不够的。
这个课程我觉得更多的是练口语。并且,那些外教非常不错,在学习中经常聊一些当下的事儿,比如听到我家狗叫猫叫就聊一聊,老师知道我家有三条狗时惊讶得差点儿下巴都掉了。老师的样子极可爱,虽然隔空相遇,但是,还是比较真实。
上网课相对便宜,并且不用接送,老师还可以换着选。所以感觉是个比较好的补充。
女儿在华德福学校学习3年半有余,我相信在语文方面受益会比较大,老师们带孩子读了很多诗,而且还唱诗学习历史地理板块,编剧本演戏等,我想这些经历扩宽了孩子的视野。但英语我不确定。不过我确定的是,学校没有固化孩子的思维,并且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这一点永远值得感恩,这也是我推崇孩子入读华德福幼儿园或学校的根本原因。
女儿尚不足13岁,做为一个学生,如果谈学业还尚早,谈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也尚早,写此文仅仅是因为我总是不得不回答这样的问题,这就是我的统一答案了。
不知道孩子未来会长成什么样子,我能做的就是努力让她成为她的样子而已。但其实艰辛异常,因为在我热爱的中国,我无法更多赞赏它的应试教育。
末了,补充一句:虽然我曾动心给女儿找数学补习老师(未成功),但我的观点是,基本上不花钱补文化课,只学习艺术。所以,我真正给女儿补的不是英语和语文,我只是安排一下而已,我把一些时间用在了补习数学上。我偶尔还想,干脆开个补习班吧
不能浪费经验啊。
阳光三月年2月14日星期四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