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拓谢诗涵颜颖胡兰兰魏琳蔡姝雯徐冠英
5月21日,中央深改委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会议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激起学生、家长与教育界人士的共鸣。
“双减负”的明确指示,意在搬走压在中小学生稚嫩双肩的沉重负担,将他们从疲惫的“内卷”中解放出来,着眼长远培养人才。
校内与校外,是跷跷板的两端?
5月24日,周一。晚上6点多,一名穿校服、背书包的男生匆匆走进位于南京河西中央商场四楼的“学而思·爱智康”培训机构。他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自己在附近中学读初三,每周3次“一对一”课程,补习数学、物理、化学。一名老师见记者在门口张望,主动说:“周一、周二行政老师休息,今晚有课的老师才来。”记者看到,七八间教室内有学生正在上课。也就是说,在培训机构的“休息日”,仍然有不少老师在“加班”。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给不同年级的作业时间划定上限。有没有觉得作业量减少了?南京市鼓楼区居民吴女士说,女儿读五年级,基本上1个半小时内完成学校作业,真正“头疼”的是课外班作业,“周三放学早,女儿先去绘画班学两小时;周六上午完成学校作业,下午学习高尔夫;周日安排语数外三门课外补习。班上每个孩子都在补课。”
“我儿子英语不行,这个学期我给他多报了英语口语和写作班,苦一点也没办法”“想上一个理想高中,孩子只做学校布置的作业肯定不够”……在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一家培训机构,五六名家长这样对记者表示,校外培训的作业负担更重,但报辅导班也是“不得已”。
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王先生,近日下狠心一次性在某教育培训机构充值近7万元:“其实也就买了一年的课程,一对一补数学,两小时元,每周两次。钱是砸进去了,不知道效果怎样。”
“不补课怎么办?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更不要说上四星高中。”南京市民姚晓雯的女儿上初一,为了把女儿的弱势学科成绩提上来,补课是她想到的唯一办法,“从小学到初中,补课就没停过,换过几家培训机构,调班调老师,始终不满意。不补心里不踏实,补又补不出效果。但是连‘学霸’都在补,我们不补岂不是自动放弃、对孩子不负责?”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系副主任高霞说,学生负担更多来源于课外辅导班。作为初二学生家长,高霞也给孩子报了课外班:“初二新增物理课,我担心孩子跟不上,开学前问他要不要报班,他说不要,我就没报。上了一个学期后,班上大多数同学提前学过,老师讲课进度快,他有点跟不上,就主动要求上辅导班。”
中小学生有多累?“我儿子每次上厕所要半小时以上,因为躲在里面看课外书。”一个初三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