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教育一直是家长非常重视的,随着教育逐渐严格的发展趋势,校外的培训机构已经成了重要角色。似乎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班成了“刚需”。
如今不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不好的,都会去培训机构进行专业的培训,以此来提升成绩或者是培养发展一技之长。不管原因如何,培训机构是越来越火了。
为什么校外培训机构成为“刚需”
没有哪个父母是不重视子女教育的,而在这个不断“攀比”的时代,更高水平的教育和成绩成了家长的主要追求。
而面对教育的不断改革,为了让学生能有接受更高教育的机会顺利中考、高考,在校外培训机构补习成了家长和学生的第一选择。
以前是10个孩子中可能只有1-2个上培训班,而一个孩子最多上1-2个班;而现在呢,10个孩子中可能8-9个都上培训班,一个孩子最多可以上5-6个培训班。
深化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对于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有关处室负责人4日表示,要进一步“内外联动”,对校外培训机构予以引导规范。
在当日于湖北武汉召开的全国培训教育发展大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校外教育与培训监管处处长徐攀说,一方面要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广泛开展课后服务,丰富服务内容,精准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让孩子在校内学足学好。要强化系统治理,统筹考虑招生、服务、教改、考评等各个环节,全链条推进。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联合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排查检查,严查严办违法违规培训机构,及时问责通报,动态更新黑白名单,广泛接受各方监督,实现全面监管,不留死角。
近年来,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应试培训,干扰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和招生入学秩序,增加了学生课外负担。
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构建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总体制度框架。两年来,教育部推动培训机构逐一依标整改,构建长效监管机制,推行黑白名单制度,并开展了线上培训机构备案审查。
教育不是目的,挣钱才是“硬道理”
为了满足家长和学生对于更高教育的需要,看到了商机的人们,打着教育的旗号,开始了“吸金”的模式,贪婪的本性也显露出来。这也是为什么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校外培训机构如高楼一般拔地而起。
校外培训行业的兴起似乎也成了顺理成章,而培训机构也成了各大综艺节目,春晚的最大赞助商,而教育培训机构打着教育的旗号,成了中国最有钱的行业!
培训班夸大其词,虚假宣传
为了招生计划的圆满成功,各培训班不惜花重金在各大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各个学校门口发宣传单的大爷大妈,还有小区各电梯的媒体广告,真是做到了无处不在。
想在众多校外培训班中脱颖而出,能有自己的优势才能占据主流,所以宣传成了重中之重。有些培训班为了招生,做虚假宣传,夸大自己的资质,实力以及老师的学历,经验等,无所不用其极,没有底线。
培训班的费用成了家长的主要经济支出
许多家长为了不让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选择了跟随校外补习班的潮流。而这也成为了家庭主要的支出,明显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一些有口碑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一节课的费用竟然让普通家庭难以承受。9年的义务教育,三年的高中教育,培训费加起来也成了“天价”。
一个人若是生了病,医院、找医生看病,医院有行医资格证的叫专业医生,满大街转着看病的,我们称之为游医,在我们家乡,也俗称他们是“卖野药”的。
他们会不会看病?看得准不准?卖的药管不管?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唯有“鬼迷心窍”或“心疼花钱”的人,才拿自己的生命去赌一把——当然,也有赌好的,否则,那些卖野药的过去为什么到处都有呢?
现在,社会进步了,人们对走街串巷的游医不再相信了,那些卖野药的也就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了!
现在街上没有了卖野药的游医,可是却出现了一种新的行业——补课班,且近年来呈泛滥趋势。
大街上,特别是学校周围,没有教师资质的“游师”满大街都是,上了几天学,识了几个字,在街上租间房子就开补习班,反正这个事比卖野药还保险——野药卖不巧会出人命,而给学生补课,却没有任何风险——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有五天在学校的“保本”学习,无论这两天孩子能不能补进去,孩子反正多少都能“会点么儿”!因此,补课有没有效果唯有天知道!
医生行医要有医师证,教师教学要有教师资格证。为什么要有“证”?因为,教书育人这个活和医生一样,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活,不是能识字、会算数者就能做教师,而是要有办法让学生学会识字、算数,并且生成自己能识字、会算数的自我学习能力才行。因此,国家设置了教师资格标准,想当教师要上师范院校,就要考教师资格证。
就算有了资格证,一人个走进学校,还是要在实际教学中摸爬滚打多少年,才能参透教育的规律,积累下丰富的经验,教起学来才能驾轻就熟,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生育率逐年减低,有很多年轻人选择不要孩子。本身面对房贷车贷已经很吃力,再加上孩子的教育更是高额支出,更是不堪重负,生的起却是养不起。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希女飞凤,总期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为了让孩子考个好成绩,花点钱让孩子去补补课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家长朋友,补课班里教孩子的老师都是什么样的老师呢?
国家规定,在职教师不准进行有偿补课、也不准在校外补课机构兼职,那么不言而喻,校外补习班的老师都不是正式的在职教师!就算有教师资格证者,也多是没有实际从教经历者,对本学段课标、教材,没有从头至尾一点点仔细研究过、也没有一节一节、一堂一堂给学生实际教授过,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也不熟悉。一个对教材、对学生都不甚熟悉的“教师”,能给你的孩子补好课,能让你的孩子考试提成绩,你真的相信么?
而且,现在的客观情况是,很多培训机构的教师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有的培训机构,甚至为了降低成本,聘用的多是大学刚毕业正在找工作的“临时工”、甚至是高校在读的大学生……
亲爱的家长朋友,您把自己孩子的学习和未来交给这样的“游师”,你们真的放心吗?
家长选择校外培训机构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都说要给学生和家长减负,实则越减负担越重。在校内的减负工作慢慢见到成效,而校内的教育得不到满足的现状,却在校外演绎得“淋漓尽致”。家长面对培训机构的选择,堪比在菜市场“货比三家”。那么该怎样选择培训班要稳妥一些呢?
1.培训机构的资质,口碑
首先看开校外培训机构是否满足申办的条件,营业执照以及办学许可证是否正规齐全,消防问题是否符合要求。
还要结合培训班的规模和口碑进行考察,好的口碑是每个培训班都希望建立的。但是有些培训班为了生存会夸大宣传,家长要擦亮眼睛,多做对比进行选择。
2.教学环境及设施配备
一个培训班的教学环境是关键,如果环境不好,那么给家长的第一印象就非常减分。包括灯光,设施的配备,教室的设计等等。
每个培训班的教学理念都不一样,所以各个培训班营造的学习环境氛围,也都是非常有特色的,这个要看家长和学生的要求哪一个能满足了。
3.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收费情况
一个培训班的核心就是老师了,老师的学历,教学水平,教学经历都是非常重要的,是家长最看重的点,也是学生是否能提升成绩的关键因素。
一个高学历有经验的老师,那么收费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一对一的模式,还有小规模一对多的模式等收费标准要有很大区别的,所以家长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量力而行。
写在后面的话
培训班成了校外“增负”的源泉,家长也成了培训班的“经济奴隶”。小编还是想给出建议,学生还是要以学校内自主学习为主,校外培训班为辅。家长完全可以协助老师给学生制定合理的规划,在家进行监督。而对于课外培训班要合情合理选择,不要让课业成为学生的“噩梦”
今日话题:你会给你的孩子报校外培训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