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不够好,但很真诚。
从时间轴上看,今年暑期档已经过去大半,《银河补习班》成了最大的赢家。上映6天,票房已经超过5亿,大概率会成为暑期档的票房冠军。
而在口碑上,这也是邓超、俞白眉组合最受好评的电影:不仅豆瓣评分及格,猫眼、淘票票等售票平台上评分超过9分。凭借此片,邓超也一跃成为继吴京、沈腾、黄渤之后第四位百亿影人。
然而,影片上映后却被权威媒体评价为:一碗没有现实操作性的教育鸡汤。对这一评价,我持保留意见:电影给出的观点、理念,一定要具有实操性吗?不见得。借用郭德纲的话,学校都教不好的人,一定要在电影院获得教育,要求太高了吧?
《银河补习班》当然不完美,但就像有一篇影评说的“这部电影不够好,但很真诚”。在当下的电影市场,能够做到真诚的国产片不多,而这部影片好就好在:它虽然通过一个小概率案例,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理念,但它也指出了很多值得一试的方向。因此,这部电影才值得点赞。毕竟,这部电影提出的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可能的努力方向,这样的思考特别有价值。
首先,不可否认,影片看待中国教育的很多观点都非常正确。
一、鼓励式教育。影片中,马飞是个学习成绩差且脑子缺根弦的孩子。妈妈、老师、同学都嘲笑他笨,但只有爸爸马皓文从不这样说,还经常鼓励儿子是个天才。得到爸爸的鼓励后,马飞从一个自卑的少年慢慢自信了起来。
这点很反映现实,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家长普遍将自己视为孩子的“主宰”,而不是平等对话的主体。所以,一旦孩子成绩不好就居高临下打骂一通,不会平等的交谈,更不会给予鼓励,好像如果考不出好成绩孩子的人生就完了。
但事实是:并非每个孩子都适合走学霸路线,或者,孩子还没发现学习的窍门。这时要学会鼓励,让孩子树立信心,而不是在他/她心中种下一个学习成绩不好就一无是处的种子。
有句话叫“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意思就是孩子身上的潜力是无穷的,即使天赋不在文化课上,也可能在别的领域,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退一万步讲,很多家长也不是学习上的精英,过于苛求孩子是很不明智的。所以,多多鼓励,让孩子树立自信,慢慢引导孩子发掘自身潜力很重要。
二、实践出真知。影片对刻板的书本式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有一个片段印象较深,马皓文不顾儿子上学快迟到,将他带到一片青草地上,让他亲身体会并感受书本上所写的“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儿子马飞经过了这一次更好地理解了诗歌的含义,并学会了如何利用真情实感写作文。
我们的应试教育中,实践是最缺乏的一环。为能通过中考、高考,教师们普遍采用最简单粗暴的手段——搞题海战术,反正到最后仅凭一纸试卷定输赢,所以,孩子每天的任务就是看书做题,却没能真正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与掌握知识要领。待步入社会后,我们才发现学校教育缺失的那个环节,恰恰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陆游有诗道:“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虽然,已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但理论与实践脱节仍是我们的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兴趣的重要性。有句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影片中爸爸马皓文积极鼓励儿子做梦,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当发现儿子对航空感兴趣后,马皓文不惜让儿子旷课也带他去参加航天展览,来满足儿子的兴趣爱好,从而帮助他找到为之奋斗的理想。
反观我国教育在对个体兴趣的培养上明显不足。孩子来到世上,一定会有一些东西是感兴趣的,但应试教育却令所有孩子整齐划一,为超越分数线而奋斗努力,扼杀了个体的兴趣。偏偏兴趣爱好往往与日后的理想挂钩——很多艺术家、科学家、企业家都是这样养成的。但就目前来看,绝大部分孩子仍是为学习而学习,兴趣爱好的空间被极度打压,甚至泯灭。
此外,影片也讽刺了很多教育现象,比如,对唯分数论进行讽刺,教学主任的养子是个高考状元,却因一次没考好而承受不了打击跳楼摔成精神病。
现实中并不是没有这样的事例,很多高考状元心灵比较脆弱,脱离了学校后因无法适应不以分数定输赢的环境而堕落。
但我们也要看到影片观点并不新颖且实践性不强。影片所反映出的教育观点并不新颖,早在二十年前素质教育理念便被提上案头,而素质教育理念也早已包含了影片的全部观点。只不过,制片方以银幕故事的形式再次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可谓新瓶装老酒,比较讨巧。
显然,应试教育问题早已被重视,只重视应试教育部重视素质教育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问题在于:为什么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仍迟迟无法实现这个目标呢?这其中必定存在着一些无能为力的因素,这也是影片实践性不强的根本原因。
其一,家长素质尚未达到给孩子素质教育的高度。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句话话糙理不糙,家长是孩子人生首位导师,也是最重要的导师。所以,影片中孩子的爸爸马皓文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没有他的指点,马飞就没法获得最终的成功。
但事实是:现实中像马皓文这样的父亲十分之少,因为他的人设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属于精英知识分子的代表,虽然,因为一些事情导致马皓文生活贫困,但他的文化素质摆在那里,可现实中又有多少父母有着马皓文这样的文化底蕴、教育思想呢?大多数家长的文化素质是有限的,又如何教好自己的孩子呢?
其二,素质教育成本太高,普通家庭承受不起。影片着重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但却没看到培养孩子兴趣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金钱,这并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承受得起的。
片中为培养马飞的兴趣,马皓文带他到全国各地旅行,不惜旷课去参加航天展览,这对于增长孩子见识,培养孩子兴趣当然是极好的办法。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统统都是需要花费精力与金钱的,可在现实中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精力与财力去培养孩子的兴趣。
而且我们要知道孩子的兴趣是多变的,像马飞这样一步到位找到自己兴趣的太少,绝大部分孩子是不定性的,比如,起初对弹钢琴感兴趣,之后,弹了两天可能就不感兴趣了,又对跳舞产生了兴趣,跳舞刚入门又想下围棋了……这种“不确定性”才符合实际,所以,想帮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需要家长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成本。
可现实是:贫富差距拉大,普通家庭背负沉重的生活压力,再加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帮孩子找到兴趣点。
其三,中西教育体系不同,不敢拿孩子的前途冒险。素质教育依靠的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优化,也就是确立一个新的衡量人才以及升学的标准,比如,像西方一样,除了试卷之外,高校还根据个人的特长等因素来综合判断是否录取学生。
但目前国内虽会给特长生一些加分,但却十分有限,大环境依然是一纸试卷定输赢,所以,又有哪个家长敢像马飞一样创立一套独立的教育体系拿自己孩子的前途来冒险呢?影片中马飞作为爸爸的“试验品”获得了成功,可如果失败了呢?
所以,在大环境之下,绝大部分个体是无能为力的。大多数家长都像马飞的母亲一样,不敢拿孩子的前途当赌注,只能强推着孩子走在大多数孩子的身后。
其四,唯分数论或许是寒门子弟鱼跃龙门的唯一出路。最后,有点悲观的说:在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的今天,或许唯分数论才是寒门子弟鱼跃龙门的唯一出路,倘若全面施行素质教育,阶级固化会更加明显。
由于寒门子弟的资源配备和精英阶层相差甚远,精英阶层有足够的金钱、时间,以及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来帮助孩子成才。而寒门子弟起步时就会被远远抛在后面,如此一来,精英阶层的子弟将恒久掌握中高阶级的入场券,寒门子弟实现鱼跃龙门将更加艰难。
所以,中考、高考的一纸试卷定输赢看似荒谬,其实,也有其合理性所在,对于那些偏远地带、寒门出身的子弟唯有依靠分数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撤去了这个渠道,他们怎么办?
此外,影片运用大量篇幅描写马飞抛下书本,放飞自我的生活,这无疑给深受应试教育之苦的孩子们打了一针兴奋剂。
其实,很多孩子心性朴实,阅历还不足以让他们有足够的思考能力,他们只因懒惰而不爱学习,渴望出去玩乐,所以,才积极响应素质教育,以为素质教育就是玩乐。但很少人去思考:即使是素质教育,也要付出苦工去学习。
我们看到马飞最后成为了一名宇航员,显然他必须懂得航天知识,而这些必须要坐得住板凳,努力学习课本知识才能做到,只不过影片出于娱乐性,忽略了马飞刻苦学习的内容。因此,学生们要看懂影片的内涵,而不要以偏概全,舍本逐末。
综上,《银河补习班》对我们的教育有着较深的思考,但实现起来却很困难。不过,若说影片纯粹是一碗不切实际鸡汤我也不认同,像鼓励式教育每个家长只要用心都可以做到,至于那些普通家长做不到的,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效仿去做,因此,影片虽然实践性不强,但也很有启发意义。
至于素质教育能否最终实现,我觉得这一方面要靠国民经济、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另一方面要靠整个教育系统的改革,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我相信最终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