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迎合补习班的银河补习班就活该被诋毁

自驾到西双版纳时提前看了点映

看完就一个想法

懂得人自然会懂,不懂的人可能会恼羞成怒

对于不懂装懂甚至“恼”“羞”成“怒”的影评

是否有必要反驳?

想想每次球赛后各大网站互掐的球迷

想想中东地区势不两立的宗教派系

想想香港街头自以为是的年轻人

似乎反驳也没啥意义

但作为一名正在放暑假的高中教师

好像又有着义务和闲工夫说上两句

拍摄技巧和艺术手法我很业余,不谈了

下面仅从我个人的学习和教育经历出发

谈谈某些热门影评中对此片的“误读”

------------------

“这是一个只会洗脑的爸爸”

什么叫“洗脑”???

洗脑的目的是要让人失去自己的想法

失去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但影片中的父亲是怎么说的?

他用一句台词串起了整部影片

“你要一直想,永远不要停止思考”

这叫洗脑?你怎么不说孔子孟子也在洗脑?

这明明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现在学生最缺乏的是什么?

要取得领先和突破最关键的是什么?

难道不正是思维的活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这叫求真

“老师和家长说的全是对的”

这才叫洗脑

---------------------------

“影片极其空洞,没给出具体教育措施”

没给出具体的教育措施?

我认为恰恰相反

因为全片自始至终都在传递着坚定的教育理念

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利用生活自然地完成教化

老师要学会理解和尊重,看到最适合学生的方向

孩子不能总依赖家长老师,要多想,多看,多实践

(更具体的其实也不少,详见后文)

最好的教育永远是“个性”的

影片传递的只是最最基本的教育措施

至于在此基础之上“具体”怎么“个性”操作

我觉得这恰恰是要留给观众去思考的问题

每位师生和家长都该自己去多想、多看、多实践

如果要说某些桥段略显生硬,我完全认同

但那些觉得“不够具体,很空洞”的朋友

我只想说,真正空洞的可能正是你自己的教育观

------------------------------

“父亲教唆儿子逃学、不做作业”

第一次“逃学”原因:遭遇小混混

父亲宁愿自己鼻青脸肿也要让孩子赶回去上课

第二次“逃学”原因:请假被学校刁难

千载难逢的国际航展vs非必要的考前封闭复习

面对不通人情甚至故意刁难的学校,我也会“逃”

至于“不做作业”,我们要看到三点前提

一、确实应先向学校和老师申请以示尊重

但从剧中教导主任的态度来看,没有可能成功

二、不做的只是学校统一布置的作业

但马飞始终在坚持完成适合自己学习程度的练习

三、马飞当时的学习成绩在全年级垫底

这在我看来是“不做作业”最重要的原因

以马飞当时几乎“零基础”的学习程度

学校统一布置的作业很难“对口”帮助他迎头赶上

所以他必须也不得不去寻求最适合自己的作业

这点我还算略有心得

本人整个高三也向老师申请了不做学校作业

因为当时成绩排名年级多人的多名

一年时间只靠“统一进度”完全没可能实现逆袭

只有自己找方法、找练习才能更快地接近甚至超越

(当然期间也要不停地拿着题目去找老师答疑)

有人说马飞一学期进入年级前十没有可能

但我觉得此处的设定并没什么问题

毕竟年级垫底的我最终也零志愿进入当了老师

而马飞当时只是初一,宇航员脑袋肯定也比我强

再加上父亲的激励与得当的方法,逆袭并不意外

顺便补充一点片中“具体”的教育措施

面对毫无“逆袭”自信的马飞

父亲把他所有的课本都摞在了一起

用尺算出它们的总高度

然后再除以到考试所剩的天数

最终得到的便是马飞每天需要去消化的内容

其实很少,毫米量级

我始终坚信,这便是成功不可或缺的环节

也是我始终在对自己学生强调的一点

“自律”

制定好并严格执行自己的计划

你每天都会离成功更近一步

----------------------------

还是那句话

懂的人自然会懂

不懂的人就算把《三傻》放他面前也没用

片中的父亲也说了

“我没办法证明”

“就让时间去证明吧”

-----------------------

怼怼“恶评”的理念↓

上海高考高分段学生激增是否值得警惕

怼怼“恶评”的心态↓

北大见闻,月考作文,以及教育的“末日之问”

现实中的“马飞”↓

这是我看过最棒的学校宣传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