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严禁幼儿园和幼小衔接班教拼音家长

不知什么时候起,身边上幼儿园的孩子们都开始学起了拼音、数学、英语。更让人不解的是,很多家长还专门按照这一标准来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有家长吐槽,继小学和初中家长之后,现在就连幼儿园的家长也开始焦虑了。针对幼儿园“小学化”这一现象,教育部终于出手了!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通知》一出,网友们一下炸开了锅,有网友表示质疑:可为什么小学入学考试要考加减法?考声母韵母?幼儿园不学,怎么考小学?吐槽归吐槽,学姐还是要冷静地帮大家划一划重点,看一看《通知》出台后培训机构又是怎样一个现状。教育部专项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幼小衔接班等不得提前教授小学内容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小学化”?有的幼儿园会提前学习拼音、汉字等知识,有的幼儿园在教学形式上过于接近小学,采用口头提问、听写等形式,还会考察孩子所学知识。这些都是大家口中的”小学化“。下面我们就这份《通知》给大家划下重点:1、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2、幼儿园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3、小学起始年级未按国家课标规定实施零起点教学、压缩课时的,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教师的责任。4、社会培训机构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首次提出了,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相关部门将于年12月底前完成对幼儿园、小学、培训机构的抽查和摸排;对有“小学化”倾向的行为要于年底4月前完成整改。实际上,这并不是教育部首次对“幼儿园小学化”进行专项治理。早在年,教育部就曾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明确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年,北京市教委曾开展专项行动整治幼儿园“抢跑”行为。北京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苏婧表示:“此次政策的出台具有一定的力度,有利于为孩子和谐、健康成长营造更有利的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但是,去“小学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里面的各个要素:幼儿园、小学、机构、家庭等协同起来共同努力。”有相关专家也表示出了自己的担心,幼儿园“去小学化”最重要的还是家长转变观念。全面禁止幼儿园、培训机构的“小学化”,或许会不符合要求把学前班、幼升小衔接班“逼迫”转移到地下,滋生更多不规范现象。不少超期教学的学前培训机构仍在招生新政出台恰逢暑假,是幼小衔接班、学前班招生的黄金期。学姐走访了解到,虽然“禁令”已出,但招生的宣传仍屡见不鲜,涵盖“拼音识字”、“算数”等字眼的招生简章仍然能在官方渠道上搜索到。学姐在“启迪巨人教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