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拳打击,校外补课班或将大力整改

近一两年来,我国校外培训辅导改革政策业已取得成效,校外培训机构疯狂蔓生的现状得以遏制,泛滥“补课”的教育风气得以正清。但是,“一刀切”式的改革措施虽然成果显著,家长群体却表示更加“发愁”了。

近期频繁出现的学生校外聚集感染事件,也说明改革政策之下仍有“漏网之鱼”——机构们仍在悄悄“营业”,家长们还是选择给孩子“报班”,学生们还在“补课”中沉浮。

教育部重拳打击,校外补课班或将大力“整改”,家长愈发焦虑!

1.改革政策下暗中“活跃”的小群体

教育部改革政策实施日久,大体量的“业内龙头”们纷纷转型,不是走向成人教育,就是开拓线上渠道。稍小型的机构也开始战略转移,放弃现有成果“断尾求生”。他们的隐退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减少了市面上泛滥成灾的校外辅导班,改革政策因此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但是,学生家长们关于课外补习的需求并不会因机构的消失而一同消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只能寻求大网之下的“小鱼”——那些体量小、经验浅、资格证书不全、更有甚者“无证上岗”的“小作坊”。

小机构正是抓住了因政策改革而急迫寻找下一家的家长心理,又利用本地土著的优势获取家长信任,甚至导致某些家长不想选但不得不选,在缝隙中经营得“风生水起”。

于是,学生们只是从大机构的课堂离开,走入以多种“形式”私设的“小”课堂。“家庭保姆”、“家庭教师”、“私塾”等等名目层出不穷,但究其本质,他们还是“课外辅导班”。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家长们又不得不承担额外的风险,或是授课教师压根没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书,或是高昂的课程价格无法带来一丝成绩的提升,或是增加聚集感染风险。学生们增加了额外压力,家长们增加了额外支出。这从哪一方面看,都不是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

2.家长们无从停歇的“发愁”

我国是人口大国,教育资源、就业资源往往是有限的,一些人口大省的读书、就业压力尤其严重。而“一考定终身”的社会现实导致“唯高分论”的错误观念越行越偏。虽然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一直在推进,但仍难以轻易撼动成规。

如何让孩子更“优秀”一点,让孩子的前路更“平坦”一点,是每一位有责任的家长心头的大事。而中国式家长,在涉及孩子教育问题的投资上从不吝惜金钱,甚至不惜举债也要购买被恶炒的学区房,目的就是让孩子进入一个相对优秀的学校。在谈到补习班的时候,更是如此。

因此,或是出于“补课总比没有强,学了总比不学好”的保险心理,或是出于孩子仅靠学校授课“学不会”的无奈情绪,或是“现在更优秀,以后路更宽”的求胜心态,再或是“我不会教育,让专业的来”的托管态度,成千上万的家长们殊途同归,一致选择给孩子报校外辅导班这条路。

诚然校外辅导班确实有一定的效果,然而它给学生们增加了巨大的课外负担,让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培养兴趣爱好、全面发展,只能不断在“题海”中沉浮,导致巨大的身心压力,甚至影响健康;它也给家长增加了额外家庭支出,市面上天价补习班屡禁不止、层出不穷,而大多数家长们的收入总是有限的,在日常家庭支出之外,补习费用绝对不是一笔“小钱”。

家长们的发愁,其实也充斥着关于孩子的未来、家庭的收支等等现实而绝不轻松的问题。

3.教育部的“整顿”

我们都知道,课外辅导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挤压学生课外时间,影响学生健全发展;比如泥沙俱下、资质存疑,欺骗学生、家长,浪费精力财力;比如刻意制造升学压力,滋生社会的不正“补习”风气,让原本不需要“补习”的学生也陷入补课的泥潭,让无数家庭承担一笔不菲的非必要支出。

因而,针对如此行业乱象,教育部下手“整顿”是必要且迫切的。采取“一刀切”做法来改革并不可取,切中学生、家长痛点才是下一步的正确方向。改革过程中,应以国家一直以来坚持的“降低学习成本、减轻学习压力、促进全面发展”政策为纲领。

结合实际问题实际需求,补充师资力量,拉动退休、下岗教师再回讲台;严格教师资格审核制度,保证教师“持证上岗”;规整行业内部,抓细抓小、力查到位;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改革教育等等。只有如此,才能给出一份让国家、社会、学生、家长多方都能满意的答卷。

总结:改革总是漫长而曲折的,教育事关国计民生、事关万千家庭、事关国家未来,更不容小觑。教育改革路的每一步都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只有当机立断,清正风气,遏止不良行为,才能行稳致远,取得真正让国家、社会、家庭满意的结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