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就在同龄人都在初中教室底下被教师手把手养成学习习惯的时候,12岁的陈舒音却慢慢走出了高考的考场。和别的考生不同,陈舒音当年只是一个12岁的姑娘。
家长们正在考场外面着急等,却见女儿们向自己比出个“耶”字,陈舒音家长们都明白,考试是稳当的。
数月之后,高考成绩总算出来了,陈舒音平静地在家长期盼的目光中核对分数—以分排在全校第10位。
尽管陈舒音对这个成绩多有不满,但是父母却已经非常满足了。可是,这位神童般的少女,几十年来,却给家长们带来了常常不只成绩惊人.
分被浙大录取,天才少女
在陈舒音看来,高考记忆并不像多数高中生那样灰暗,而是因为心态调整得当,备考生活较其他高考考生更加多姿多彩。
高考放榜当天她得了分。尽管在很多高考考生眼里,这已经是个非常理想的成绩了,但是对于陈舒音来说,还没有完全考出自己的最佳成绩。
尽管父母对于孩子的成绩已经非常满意,但是看着孩子成日因成绩而闷闷不乐,最终都开始宽慰陈舒音。
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场考试,她能够在自己12岁时达到别人18岁时未必能够达到的水平,这本来就是很罕见的事情。
在家长们的安慰中,陈舒音最终接受了他“平凡”的生活。开始跟进填报志愿,终于考上浙江大学。
或许读者看了会忍不住好奇:这么一位天才少女到底有哪些备考秘诀呢?备考期间,她是怎样用12岁的思维去应对18岁的压力。
事实上,陈舒音在备考过程中不像许多高考考生一样绷紧了、压抑着。这一点,陈舒音作为学生代表上台演讲时曾提到,她说:“我没有天才,只会完成老师给我的任务。”
其实根据陈舒音家长确认,陈舒音备考状态也是这样。陈舒音的母亲说:“她每天从学校回到家,要认真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自己阅读和复习,并在此基础上洗漱、入睡。”
在许多高考考生及教师的头脑中,任何准备考研的晚上都不值得挥霍。早12点睡觉,是浪费时间。
不过,同为准备考试,陈舒音生活作息却很有规律,每天都会很早入睡,次日按时起床去学校。
不少考生在高考这场战役中,连小学都报班补习。但在陈舒音一生中,根本不存在补习班一说。她所学的一切完全是书本与教师课堂上的内容。
陈舒音的老师介绍道:“陈舒音,一个非常聪明、非常高效的同学。”学霸与成绩一般的学生最明显的区别往往是在上课四十五分钟内。
陈舒音明显属于前者,上课时她常常注意力高度集中,对于她而言,学习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享受。
整个高中在她眼里也很多彩,可能还有人再猜陈舒音还不如其他学生,是不是和学生搭不上边。
事实并非如此。陈舒音,一个心智十分成熟的姑娘。自幼受父母熏陶,她还家教有方,彬彬有礼,再加上自小养成的读书习惯,使其言谈更显不同凡响。
所以她的人缘其实还是不错的。在周末、节假日里,甚至会邀请学生出去游玩,根本没有什么社交上的麻烦。
陈舒音种种爱好,并未因沉重的高中生活而中断。业余时间她就把钢琴拆开接着练。
甚至在短暂的周末,她还会跟着父亲去骑行。生活与学习之间从无重大矛盾,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高考。
随后,随着媒体的披露,陈舒音的名字才频频活跃于大众视野中。
许多人想向陈舒音的父母讨要教育孩子的经验,但父母坦率地说:“没有专门的教育方式,只尊重儿童的意志。”
陈舒音家长所说的“尊重儿童意愿”是指家长对子女选择的尊重。一开始陈舒音觉得小学知识太单一,想学初中比较难学,他们尽量满足孩子们的要求。
后来陈舒音对钢琴也有兴趣,两人为她置琴。陈舒音是靠自学才获得多数乐理知识的。最后在专业老师指导下,顺利弹好琴。
神童的幕后故事
事实上,熟悉陈舒音生活的邻居们都清楚,这孩子从一入学就和同龄儿童有天壤之别。自己家孩子还是牙牙学语时,陈舒音已经基本可以与家长做简单交流。
到了六岁,这个时候孩子们已经开始上一年级了,陈舒音家长就把孩子送上小学了。
只可惜陈舒音刚上完一年级便开始“厌学”。经过家长交流得知,是自己感觉到了学校的枯燥乏味和知识点的单一。
这是小陈舒音首次对父母说想学习难度较大的东西,那一年她才六岁半。
或许换了寻常父母的身份,我想孩子们正在寻找逃避入学的理由,然后继续把他们“押解”去上学。
但这可能是“神童”家长不同于寻常家长之所在。听了女儿的话,这对夫妻的确产生了认真思考子女的念头,并不觉得这只是子女的理由。
但为了稳住孩子的学习兴趣,他们对陈舒音说:“一年级期末考试能取得全班第一名的话,我们会顾及你们的需要”。
陈舒音并没辜负家长的期望,期末考试果然取得班级第一名的成绩。而且家长还遵守诺言为她买初中学习材料。
由于父亲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可以说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学霸,所以在暑假期间,她的父亲也曾教过她一些初中的课本知识。
小学一年级时,过了个热闹充实的暑假,陈舒音再也没能继续回小学读书。
暑假结束后,她应聘参加湛江二中自主招生,终于以优异成绩考试及格成功录取。而这一年,她只有7岁,是整个初中部最年轻的学生。
师生们一听有这么个神童前来应聘并成功进校,纷纷对陈舒音产生了好奇心。
进校没多久的首次摸底考试成了陈舒音进校以来所经历过的第1次、最糟糕的一次。摸底考试中,陈舒音仅考到名级左右。
尽管这一结果对一个只有七岁的小孩来说,是再普通不过了。但因为此前有人曾对陈舒音使用过“神童”滤镜,他的分数的确出乎多数人预料。
“切切实实的,我以为多么牛逼,但那是一个孩子”。摸底考的结果出来了,学生中类似的话也慢慢流传了起来。
尽管初一学生本身也是个孩子,但见到比他小这么岁的陈舒音时,仍忍不住有优越感。
个别调皮的男生甚至直接对陈舒音说:“要么就回去上小学好几年!”
父母将陈舒音的变化看在眼里,还安慰她道:“但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考验,人的一生中会经历许多大考验,将来一定会有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机会。”
但陈舒音年事不大,但有不甘落后之心。她只答应父母:“下一次我的成绩会比这一次好得多。”
从那时起,陈舒音学得更刻苦、更上进了,每次把老师交给的作业认真地做完了,并坚持预习复习。
在短短的一年里,她由刚进学校时的多个年龄上升到全年级的前30名。这一成就也使许多人开始认可:陈舒音真是神童。
9岁时,陈舒音在湛江市以13名进入湛江二中高中部实验班。高中生活不像陈舒音想得那么枯燥乏味、那么错综复杂,她觉得高中知识的确存在一些挑战与困难。
但还好师生都很出色,当陈舒音碰到课业困难的时候,家长虽无法如初中那样对她进行辅导,但她如今已经拥有了一个较好的学习平台。
湛江二中学习氛围很浓,师生们再也不会拘泥于她神童滤镜了,而只是把她当成是个年龄很小的学生。
陈舒音在这轻松的生长环境中,学习与发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说,她在此不仅学有所获,而且交上许多良师益友。最后才有可能在高考中拿到的高分。
现在网上并不缺乏陈舒音这样的神童曝光,但他们大多学业成绩非凡,但生活中几乎等于是无法自主,似乎是家长培养出来的“做题的机器”。
许多网友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把陈舒音列为和她们一样的人,但实际上在生活中她是很独立的。当陈舒音的家长们认识到自己女儿超出常人学习能力时,可就不只是单纯地要求孩子培养文化了。
她们觉得陈舒音的年龄本来就小于其他同学,只有在心智之上更成熟才能够更好的融入周围的一切。就这样两人开始放手去做陈舒音学做饭、打扫卫生等等一系列的家务。
陈舒音自幼受父母熏陶,能够独立料理个人生活,农闲时还会帮父母分家务。因此她的年龄虽小但心智上和同班同学没有太大区别。
后考入浙江大学,家长安心送陈舒音进大学校园。陈舒音的室友还在礼貌地问:“要不要她们帮着照顾一下年龄比较轻的陈舒音。”
但是陈舒音的母亲却说:“我们舒音本来就是个大孩子,用不着特殊照顾。”事实诚如陈母所言,陈舒音在大学环境下迅速融入大学,学习成绩颇佳。
根据最新的消息显示,陈舒音年已读完大学本科,现在还在继续读更高层次的课程,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她就一定能成为有关方面一名了不起的专家和学者。
怎样规避“方仲永”说?
“望子成龙”在当今社会是个普遍现象,许多父母都想让子女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因而不惜剥夺子女幸福的童年。
使本应无忧生长的儿童变成超负荷运转学习机器。这种教育方式可谓“揠苗助长”。
有了如此高负荷的学习,孩子或许真的能在短期内取得好成绩,并成为自己人口中的“人家的小孩”。不过,这类子女多数终难避免“方仲永”。
方仲永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神童,他小时候天资聪慧,家长就把聪明伶俐的子女作为敛财工具,却疏于对子女进行长期教育,致使本该成材的子女最后沦为普通人。
如此下场让人不由得扼腕叹息。但现实生活中,体验方仲永境遇者却随处可见。而实际情况是,“神童们”应该怎样走出“泯然众人”的困境?
一、家庭教育是孩子发展最关键的第一个环节。父母要尽自己最大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需要父母在拥有一个融洽家庭关系的同时也和孩子一起学习。
此外,父母还应具有长期教育目标。须知,学习是一项持续性活动,只有细水长流,才会取得最佳效果。
如果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