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在书中指出,中国人的IQ都比较高。看完这个原因,都是补习班的功劳,我觉得这真是当代教育的悲哀,这样的教育又有何意义?
IQ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晶体智力:指能有效利用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信息,技能,经验的能力。二是流体智力:是指能有效发挥创造力,认知力,观察力的能力。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亚洲人的IQ普遍较高,尤其是中国孩子的。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还挺自豪的,中国人真的比美国人欧洲人聪明吗?
结果作者却指出,亚洲人为什么IQ高的原因,就是有一个共同特点,从小就去上补习班。
我国用考试分数决定将来的教育,作者怀疑是否能够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孩子,他们将来是否能够成长为有个性的孩子?
答案是不会。
看到这里,我觉得真的挺悲哀的,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中国当代教育的情况。
为了上一个好的大学,上一个多少孩子挤破头要命去学习,多少父母操碎了心,为的只是考一个高的分数。
人数激增的背后,名牌大学的名额有限,苦的只是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沦为应试教育的产物。
他们能回答有标准答案的常规问题,但如果遇到没有标准答案的时候,他们也许就会不知所措了,因为对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考试成绩就是衡量孩子一切的因素。
他们不是不能创新,不会创新,只是被扼杀在了标准答案下,只有写的最接近标准答案,才有分才能上好大学,否则,写得再新颖又能怎么样呢?
但作者指出,为了考试而学习的东西基本上都不会在大脑记忆里留下痕迹。
真的是这样吗?我想是的。
自从上了大学学了英语专业以后,高中学的知识基本上全忘了,那些为了得分死记硬背的公式定理方法论,真的,在写完高考试卷的那一刻就土崩瓦解了。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我是真的没兴趣,同时觉得也是个人智商的问题,明明很努力,就是一个及格分而已,如今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就是擅长这些,有些人就是不擅长这些。
上了大学以后依然有这种现象,英语阅读课,老师让我们阅读文学名著,期末考试会考,可没有人愿意去读。期末考试老师出的问题同样很无语,作者的名字,作者的国籍,主人公的名字,主人公的职业,只需要考试前一天晚上强行记下来就行了。
据说,上届学长学姐也是这么考的,老师连改都不改一下。
对于这种东西,我是极其抵触的,我不愿意背这种东西。但即使明白没有任何意义,还是不得不去背,我需要分数需要绩点。
涂鸦教育有什么意义呢?看完就忘了,老师完成了她们的任务,让我们读了名著,心满意足的给着分数,我们也达成目的,最短的时间拿到了分数,通过考试。
到底是谁欺骗了谁?
作者在书中说亚洲人孩子IQ高,原因居然是补课,我表示很无奈,也很心痛。
这或许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吧,分数论英雄,分数论优秀,中国孩子IQ高的原因竟然是补习班的功劳。
我是爱读书的朱同学,如果喜欢记得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