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长时间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也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朝鲜半岛的历代王朝基本照抄照搬中原王朝的各种制度和文化。比如朝鲜仿照中原王朝建立、完善本国的国家机构,中原王朝的佛教、儒教文化也深深影响了朝鲜半岛。古代中国凭借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形成了中华文化圈或者儒家文化圈,也称之为汉字文化圈。
越南、日本、朝鲜等国家都多多少少受到了汉字影响。越南中北部地区一度是中原王朝的郡县,汉字也一度是越南地区的官方文字。日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深受汉字影响。朝鲜也曾经长期使用汉字,汉字一度是朝鲜地区的官方文字。
公元前3世纪左右,汉字传入朝鲜半岛后,逐渐成为朝鲜地区的官方文字,对朝鲜历史有深远影响。在一两千年时间内,汉字都是朝鲜半岛地区的重要书写文字。韩国现在所使用的谚文的历史则相对较短。韩国谚文正式公布于年,朝鲜世宗大王的诏书称之为
“训民正音”。世宗大王提倡使用谚文,并将谚文定为科举考试的科目,货币上也刻上谚文。
谚文产生的原因是辅助学习汉字。李氏朝鲜时期知识分子使用汉字,一般老百姓则使用更加简单的谚文。谚文也有一定的市场,尤其李朝晚期,韩国的民族主义者掀起了振兴谚文运动。朝鲜被日本吞并之后,朝鲜的种族主义兴起,韩国人开始排斥汉字,谚文的地位大大提升。日本统治时期的朝鲜半岛,谚文和汉字混合使用。
韩国独立之后,汉字更被排斥,韩国政府将谚文提升到国家文字。年,韩国推行了谚文专属用途法。朴正熙时期开始废除汉字,发表了汉字废止宣言,完全废除了普通教育中的汉字教育。此后,一度撤回了汉字废止宣言,将汉字列为选修科目,但是不用考试。为了配合淡化汉字,韩国政府禁止小学教授、使用汉字,私自教授小学生汉字的老师也会被处罚。80年代以后,韩国的报纸、书刊、杂志等出版物也逐渐淡化汉字,谚文的使用率大大提升。此后汉字在韩国越来越被淡化,使用率越来越低,谚文完全占据了优势。
随着汉字逐渐被废除,谚文成为韩国的官方文字,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谚文的使用范围比较窄,使用起来有出现一些问题。
谚文是表音文字,只相当于汉字的音节,有点类似于汉字的汉语拼音。韩语的许多词语由汉语演变而来,谚文很难完全穷尽韩语的意思。如果使用一些简单的韩语,谚文尚且可以应付,如果一些比较抽象的学术用语,谚文则难以表达。到了90年代以后,大部分韩国人根本不会汉字,各种不便也逐渐凸显出来。
韩国历史上长期使用汉字,汉字的影响已经深入到韩国的各个方面。许多韩国人不认识汉字,导致韩国历史割裂。许多韩国人看不懂韩国的古籍,读不懂韩国的历史。韩国人进入一些本国景点旅游,比如韩国故宫,韩国人根本看不懂里面的汉字。韩国将古籍翻译成谚文之后,意思又发生了变化,韩国人理解起来更加困难。
由于谚文是拼音文字,相当于汉字的汉语拼音,所以表达能力有限,而且经常引起歧义。谚文使用过程中,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经常引起一些“误会”。所以逐渐有了恢复汉字的呼声,韩国总统金大中曾经发表恢复汉字的宣言。此后韩国的道路标志、火车站、公交站等场所在使用谚文的基础辅以汉字。金大中的总统令虽然以谚文做成,但是必要处在括号里写上辅助的汉字,帮助理解。
年韩国的法律也以谚文书写,必要之处也必须在括号里辅助汉字。此后韩国的一些正式的文件中,在括号中以汉字辅助,其中也包括韩国人的名字。目前韩国常用的汉字大概有多个。
韩国深受中华文化影响,不仅曾经使用汉字,连姓名也都深受中华文化影响。韩国人的姓氏和我国姓氏一样,名字也和我国名字一样。韩国受到中华姓名文化影响,曾经使用汉字书写,用汉字书写和汉族一样的姓名再也正常不过。虽然现在韩国大范围使用谚文,但是韩国人取名方式并没有改变。韩国人用谚文书写姓名出现了一些麻烦,比如同样的谚文书写方式可能是好几个不同的名字。为了区分姓名,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韩国人依然使用汉字取名字,依然使用汉字书写姓名。我们看韩剧的时候也会发现,韩国人的“身份证”上名字旁边会出现小括号加汉字名字。
随着时间的发展,韩国民间不少人已经通过补习班的方式学习汉字。关于要不要恢复汉字的讨论一直都没有停过。韩国人越来越意识到汉字的重要,不少人开始推动恢复汉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