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按照往年规律,对于一家培训机构来说,寒假是仅次于暑假的一个重要营收节点。
但今年的寒假,对于很多机构来说,能不能生存下来,都已经成了问题。
如果要生存,盈利如何解决?如果要转型,前路又在哪里?
春节前,我们和几位本地教培机构的负责人聊了聊。
1
考虑转型非学科类培训
但证照办理是难题
胡先生(化名)是成都本地一家大型学科类教培集团的负责人,在学科培训市场最巅峰的时间,他所在教培集团在成都有近百家校区,每年假期时参培的各学段学生加起来超过万人。
但就是这样一家巨头型教培集团,如今也面临转型和关停的压力,特别是这个寒假期间,各个校区加起来的学生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90%,收入锐减80%以上。
“目前,各个校区的义务段学科类培训已经停课,而得益于此前在编程、舞蹈、书法以及围棋等非学科领域的布局,寒假期间还有几百人的非学科培训仍在进行,但整体来说,非学科培训还不足以支撑集团的整体运营,经营压力还是非常大。”
图源摄图网
胡先生表示,尽管目前各个校区都在积极转型非学科培训,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现实难题,其中最让他头疼的,就是现有非学科培训的证照办理问题。
“因为目前各地都没有出台学科培训转向非学科培训后的资质审批具体细则,导致相关主管部门无法给机构重新办理证照,虽然很多校区都转向了非学科培训,但由于没有取得相关证照,也无法开门营业。”胡先生说,现在他每天都要给办证的主管部门打电话,询问办理证照的时间,但得到的回复也一直不明确,“在校区无法营业的情况下,场地的租金和员工的工资还要继续发,确实有点等不起了。”
除了场地租金和员工工资的支出外,转向非学科培训的教师培训支出也是一笔高昂的成本,胡先生算了笔账,目前,集团各校区教师已有一半辞职,剩下的老师选择转向非学科培训,而教师转型期间的培训费用也由集团承担,按每位老师元左右计算,加上聘请培训讲师的费用,该项成本支出到寒假期间已经超过了万元。
对于未来的转型方向,胡先生选择了转型素质教育和成人教育,“目前集团已经布局了不少运动项目,包括武术、跆拳道、篮球等,同时,公务员培训和考研培训也已提上了转型日程”。胡先生表示,当务之急还是想尽快把各个转型校区的非学科培训证照办理下来,能够正常开门营业,先吃上饭,再考虑吃饱和吃好的问题。
2
纯学科培训关停
综合类培训也没想的那么好做
和胡先生一样,赵先生(化名)也是成都本地一家教育集团的负责人,在集团业务中,线下学科培训曾是重要的营收业务板块,最多的时候,集团在成都布局了超过20家线下培训机构。
和胡先生不一样的是,赵先生并未选择转型,而是直接关停了三分之二的校区,他表示,“这样做一方面是配合双减政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节约成本,保证集团其他业务板块的运营。”
对于剩下的三分之一校区,赵先生说,也不排除考虑继续关停,“如果要营业的话,可能会选择做高中的学科培训,整体来说,(继续营业)的校区数量不会太多。”
仅从账面来看,赵先生表示,年培训业务板块整体营收减少了80%以上,“很多校区从当年秋季开始就陆续停课了,老师们也流失了三分之二以上。”
纯学科培训难做,而综合类教培机构的日子也不好过。
某本地综合类教培机构机构负责人称,在学科培训方面,该机构已全面执行“双减”政策的规定,并按要求停止了寒假期间的学科补习。“我们(机构)的老师(1月)10号就已经放假了,寒假都不上课了。”
而在艺体培训方面,这家机构虽然开设了美术、书法等相关课程,但是因为报名人数较少,所以寒假期间也都停课了。
图源摄图网
“家长寒假报名(课程)一方面是想让孩子有所收获,另一方面也是想让机构帮忙看着娃娃,但今年各区都开设了寒假托管等服务,所以报名的学生家长就不多,综合考虑下就停课了,等春季再看情况。”该机构负责人称。
3
寒假班几乎没招新生
目前基本是老学员
“(艺术类)招生是要好一点,但日子还是不好过。”谈及今年的寒假班,成都某小型美术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张老师说道。
作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在“双减”政策后,该机构招生情况相较去年有了略微提升,但这一提升并没有维持到寒假班。“(去年)暑假班、秋季班确实增加了不少学员,但(今年)寒假班几乎没有新招生,基本上都是原有的老学员。”
图源摄图网
对于这一情况的原因,张老师认为是跟今年寒假班没有做优惠活动有关。“现在严格要求收费跨度不能超过3个月(或60课时),机构现金流压力很大,必须要缩减开支。”
“我们(机构)一个月的运营成本是8万多,而学员数量大概在人左右。”据张老师计算,按一个课时元来算,刚结束的秋季班只勉强维持了收支平衡,并没有太多实际利润。
因此,尽管寒假班课程较为密集,但该机构并未像往年那样推出优惠活动,从生源来看,今年寒假班学员基本都是续报的老学员,几乎没有新生。
张老师称,过去,很多培训机构都是靠预付款维持高昂成本,也就是“寅吃卯粮”,如今政策对预付款进行严格控制,机构不得不尽量缩减开支,“以后我们可能会越开越小吧”。
4
商场机构基本退出
春季是否开班要看情况
对于刘老师来说,过去的年,是颇为坎坷的一年。她的机构位于双流区韩国城购物中心,曾经是成都一个教育综合体——豆壳教育广场的入驻商家。
年3月,据“成都商报教育发布”报道,豆壳教育广场已数月拖欠入驻商家课消费及房租物管等费用,部分机构因场地被房东收回而被迫停课。当时,为了不影响教学,刘老师和其他部分商家不得不自掏腰包,重新租下场地为学生上课。(点击回顾:教育
豆壳教育停课后续:多家入驻机构被拖欠费用,至今无人出面善后)
豆壳教育广场(双流)航空港校区。摄于年7月
刘老师原以为只要持续经营,就可以逐渐填补回损失,但没想到的是,按照新政,“学科类”机构在周末、寒暑假、休息日都不得上课。
1月14日,在年寒假的前一周,刘老师所在的机构也宣布了放假。“反正寒假又不能上课,开着门也没意义。”
春季是否还会开班呢?刘老师自己也不确定,“看情况吧,开不下去就不开了”。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在刘老师的心里,对于这份事业,或多或少还是有些不甘心。她还没有将机构的场地退租,也没有辞退老师,这意味着在寒假关门的一个月里,她还要继续承担数万元的成本。
如今,在原本的豆壳教育广场内,已只剩寥寥两三家培训机构。“或许真的该考虑转行了。”
5
行业风雨飘摇
也有机构仍在寻找突围之道
成都另一机构负责人黄先生表示,当‘双减’政策正式发布后,自己作为一名教培从业人员,刚开始也很困惑,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还不确定如何去处理。但冷静下来想,着急和不满,又有什么用呢,情绪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如果能够及时调整心态,在政策这样一个大方向的引领下完成转型其实是一件好事。”于是,在后面几个月内,黄先生便带领着员工“节衣缩食”来缓解政策带来的“阵痛”。
采访中,黄先生透露了自己最新的转型方向,“我们已经关闭了义务教育类学科业务,同时在持续巩固既有高中阶段教育培训业务及非学科业务的基础上,积极考虑业务转型。”,他还提到,现在还计划开辟全日制学校、书法、美术、舞蹈等多样化的产品,毕竟只有不断拓展各项教育业务,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生存下去。
图源摄图网
“在这个基础上,文化课培训机构的教师其实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兴趣类、素质类培训,机构的培训教师需要借助自身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各个教育机构转型的同时跟上步伐,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培训类的工作岗位需求依旧旺盛”,黄先生表示,对于未来的岗位需求方向,岗位需求将要求教师由传统的中小学生文化课培训能力转向兴趣类课程和综合素质类课程能力。
“不管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怎么变化,顺势发展、寻求突破才是正道。”
记者丨陈兴隆殷建高彦雄蒲俊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