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朋友和我分享自己的经历:他儿子上艺术课的楼下,新开了一家思维培训中心。刚开始营业的时候,被拉着填了一个试听的单子。昨天去试听,孩子在里面上课。课程顾问向我们推荐课程,开口就是:“我们刚刚给孩子做的是降级的测评卷,我们这个校区相对于市区孩子来说水平都偏差。市区中考录取率多少妈妈们知道吗?不足50%!一年级差一点,二年级再差一点,到四五年级再补就来不及了!”不知道你有没有相似的经历,辅导机构非常喜欢在营销时候制造焦虑,然后再贩卖焦虑时,已然成了很多培训中心的套话。
1制造焦虑:“0元体验课”“续班”机构营销套路环环相扣
家长带着孩子就会收到辅导机构宣传单的“轰炸”,还有就是朋友圈的推荐,最大的噱头就是体验课。多数体验课售价为1元,有的更是推出寒假班0元课程。如果单看这里都会觉得辅导机构相当良心。
如果单看宣传体验课,对于家长来说本应该是了解课程的可靠渠道,但是通常在孩子体验过后,家长会收到关于孩子的“课程体验报告”,部分机构为了促使家长报班,会把重点放在孩子的不足方面,此举是为了给家长“营造紧迫感”。这就是第一步制造焦虑。
2贩卖焦虑:公关、公关就是攻破家长的防线
对于辅导机构来说制造焦虑,最终目的自然是留住学生,打开家长的钱袋子。在体验课之后,辅导机构的公关人员就会再接再厉和家长进一步沟通,需要注意的时所有的内容都是有“话术模板”的,对于家长关心的话题都提前做好了话术。最终目的就是攻破家长的防线,即使当时没有搞定,后续也会继续温和的“沟通”。
而一旦学生报班之后,续班工作要从第一节课开始展开,贯穿整个学期始末!并且称“每次上课都是续班的沟通,每次电话都是续班的积累。”所以家长如果频繁接到老师消息得知孩子还需更多改进,究其原因不过是为了“续班”。
从体验课开始给家长营造紧迫性,从上课开始贯穿整学期课程的“续班”观念,在这背后,家长能够从教育机构获取多少关于孩子或者课程的真实信息,有待商榷。但是辅导机构目的已经达到了。
3套路重重:我们的孩子无处可逃
对于辅导班的套路,一位家长显得十分冷静:“我的朋友圈里也有很多人在发宣传消息,但是对我来说影响并不大。如果考虑为孩子报名(教育机构),首先要看孩子是否能接受,其次是报名的这些是否对孩子有意义、是否适合孩子、机构的规模、师资是否好、价格是否能接受、交通是否方便以及在机构学习的学员素质等多个方面。”
但是更多时候,当我们的家长看到学生班里后进生进了辅导班,我们可以淡定;当看到中等的学生进了辅导班,我们有些焦虑;当看到班里优等生也进了辅导班,还有几人能够淡定。加上辅导机构的攻心之战,沦陷只是时间问题。星期天和假期基本上都是家长带着一脸疲惫的孩子东奔西走,辅导机构居功甚伟!
至于授课的效果,辅导机构会告诉你学生的成绩是受多方面影响,孩子怎么怎么,不过没事情,我们新推出了什么什么班,请了什么什么名师,一定怎么怎么!展开了新的套路。
佩弦教育语:
辅导机构这些不实“口碑营销”、低成本体验课、虚假师资宣传、预收学费等广受社会诟病的乱象,已慢慢经攫取了孩子闲暇,掏空了家长的钱袋子。希望国家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让教育机构把精力从制造焦虑贩卖焦虑的嘴上,转移到真正提高改善培训环境行动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