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很多事情都是有其两面性特征的,一部分是于人有利的一部分可能是于人有伤害的。
这种区别的形成是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有每个人需求和利益点的差距因素。
在看待一件事情时,大家要尽量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才能认识到事情所带来的好处,以及如何处理事情引发的麻烦。
今年暑假,家长、老师们的热门话题莫过于“双减政策”,这一政策实施以来,还是得到不少家长们和学生们的赞同。
因为“双减”改革中最大刀阔斧的整改对象是各种各样的学科培训补习机构,这些机构所造成的教育焦虑和营销手段造成教育行业的混乱和严重内卷。
02“双减”带来的“拼父母”时代
此次整改,让你不少培训机构面临转型的必要和倒闭的风险,却让孩子们从繁重的课外补习之中脱离出来,可以稍微地缓一口气。
同时,家长们减少了在孩子学习教育上的一大笔支出,要知道,有很多家长自己省吃俭用都要送孩子上补习班,给自己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
从学生学习压力和家长经济负担这两点来看,“双减”政策的确能够起到非常积极正面的作用,但是也引发了家长们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忧虑。
孩子没有办法得到补习班的辅导,那些成绩一般、处于中下游的学生该怎么办呢?
随着近几年逐渐攀升的升学难度,升中学、高考作为学生们必须要面临的挑战,其难度显然更甚从前。
“双减”之前,中下游阶段的学生们还可以去机构补习,以此来提高个人的升学竞争力。
现在,家长需要考虑其他的出路和方法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要么是花钱请一对一家教,要么就是自己上阵教孩子。
这两种教育现状格局,主要考验的都是父母的能力,这种能力不再是限于金钱方面的硬核投资,还有父母知识水平、策略安排等多方面的贯通。
可以说,未来教育极有可能进入“拼父母”的时代。
03拼父母的金钱实力,却只是“缓兵之计”
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因此即使在培训机构被禁止的情况下,家长们很有可能选择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上门家教。
要想保证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两次的家教课程自然是不足够的,必须要保持长期的家教补习才有可能初显成效。
这样看来,家教补习会成为家长们新的一笔巨大开支,且这笔费用不是普通家庭可以长期承担得起的。
因此,请家教这种方式只能是“缓兵之计”,无法长期性地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反倒可能增长家教行业的数量激增和中介机构的市场问题。
“家教上门”不见得是好的方法,最终还是会损害到家长们个人的经济利益。
04拼父母的教育水平,无法做到普遍适用
对于经济实力的一般的家庭而言,父母有两种选择,一是顺其自然,二是父母自己当辅导老师。
大多数父母都不可能选择放任孩子自流,只能被迫当孩子的辅导老师。
然而,辅导老师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有些父母的知识水平不够高,可能连孩子所学的知识都没听过,更遑论辅导孩子。
有的父母确实是学校教师或高知识分子,但是并不代表能辅导好自己的孩子。
有些大学教授在学校是很多研究生、博士生的导师,但回到家却还是对自己的孩子束手无策。
父母们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日常的生活压力、工作压迫已经很大,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分在孩子学习上。
因此,家长自己当老师只适用很小一部分的父母,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就教好孩子的功课。
显而易见,“双减”之后,家长们也要面临一定的挑战,他们需要更多地考虑孩子的发展问题,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把孩子丢给补习班或辅导老师。
他们要考虑的是,孩子在学习和学习之外应该如何提升和发展自我,才能帮助孩子找到一条通往未来的人生道路。
教育政策或其他政策的实施,都会有其两面性效果。
但是,人们在看待这些政策措施时,不能单纯地否定好或坏的一面,而是要将其结合在一起,看到好处大于坏处的现实效果。
就“双减”的出发和目的来看,都是推动教育事业的整改和前进,是符合素质教育这一大要求、大前提的核心理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