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传说言道,天神将夏日的繁星酿成了一杯美酒,再将美酒与山川混合泼洒入世间,然后美妙而醉人的“巴蜀”便氤氲而生。
就像那同样爱酒如命的李太白在其所作《上皇西巡南京歌》中曾云道:“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而如今,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亦正在逐渐迎来烈日炎炎的夏季,也是从近日起,我的许多外地朋友都开始电联我,希望了解带家人孩子来四川游玩与避暑的去处。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啊,原来让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暑假已然近在眼前!
记忆中,你对暑假的印象是如何的呢?在我们那代人眼里,暑假是绝对值得期待的快乐时光,逃离了繁重的学业,规避了纷扰的生活,剩下的就只有欢腾和喜悦。
可是对于如今许多孩子而言,本该雀跃的暑期却似乎并没有那么快乐了。
今天的主题,便与这个让孩子们又爱又恨的暑假有关,爱的是离开了按部就班的学习与生活,难得偷得浮生半日闲,恨的却是现如今的社会竞争越发激烈。
不少家长都认为即便是在暑期,也应该给孩子安排诸多的补习课程。
而对于每一个在生活和教育中逐渐成长的孩子而言,暑期将近,是应该让他们尽情玩乐,还是应该认真补习呢?今天,咱们便就这个话题开始一番探讨吧!
好的假期,先从规划开始
首先开门见山,我在此先表明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在假期中不能一昧地要求孩子进行补习,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在整整2个月间,让孩子只知道玩乐。
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规划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不只可以让孩子尽可能完美地度过整个假期,还能让他们在暑假期间早早学会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这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相当重要的一门课,甚至能够关乎到他们未来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于他们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在假期的前两天,我们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进行整个假期的安排,大方向来说,比如安排哪些时日进行学习、功课,哪些时日可以游戏或者出游,而细化来讲,每一天都可以大致进行一个计划,并不是说一定要安排到每时每分,那样就太不近人情了。
我们应该和孩子们商量,如何计划好自己每天大致的生活和时间。
例如可以玩几个小时游戏,应该做多长时间的作业,要不要出门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或者帮助父母做做家务,还有每天计划好大概几点睡觉。
我们作为鼓励的方式,可以适当为他们准备一些小小的奖励。
只要完成每天的规划,便可以得到一天的奖励,如此一来,我想孩子也会非常乐于与你一起规划好自己的假期生活!
补习不是不能有,而是不能强制
既然在上一章,咱们谈到了该如何陪伴孩子一起规划好自己的假期生活,那么现在是时候该说一说关于假期补习的那些事儿了!
就像最开始我所说的,在长假中进行一定的补习课程是无可厚非的事,因为确实有一部分成绩不足的孩子需要利用一点点多余的时间,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否则当暑假结束,他们有可能真的就无法跟上下一个学期的学习进度,导致孩子的课业压力越来越沉重,变成一种恶性循环。
但作为家长我们要知道,假期补习绝对不应该是一种强制的行为。
首先一个被迫进行补习的孩子,他的学习意愿一定远比一个自愿进行补习的孩子差得多。
其次,如果我们总是强制帮他们做任何决定,这会非常容易导致孩子内心的失落和缺失,导致他们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没有丝毫发言权,这也正是很多家长总会忽略的一点。
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在绝大多数时候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高高在上对他们发号施令。
我们时刻要让孩子们知道,作为长辈和监护人,虽然父母有着最终决定权,但一切有关孩子的决定,都应该是在听取过孩子自己的意见之后,所得出的结论,这才是与孩子最好的相处之道。
因此对于假期补习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与孩子有商有量,一起来得出结论,如果他们确实成绩欠佳需要补习,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告诉他们原因,告知他们如果不进行补救,之后可能会面临怎样严重的问题.
但如果你的孩子成绩已经足够优秀,那便不要纠结那些还看不见的未来,让他利用2个月的时间好好放松充电一番,这对于迎接新学年的挑战必定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总之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学会平等对待自己的小孩!
学业很重要,解放天性同样重要
那么除了学习,在暑期这样的长假中,我们还能做什么,才能让孩子更加充足以及获得更多的收获呢?我想,那便是“解放天性”了!
不要误会,我所说的解放天性并不是表演学中的那门专业课程,而是利用适当的时间,让孩子去更可能多地接触一下大自然!
在人的一生中,没有哪个阶段不是在按部就班的生活,孩子同样如此,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作业功课,堆积如山,以上种种,无疑都在潜移默化地造成他们内心的压力。
所以何不利用难能可贵的暑期时间,进行一两次富有意义的旅行呢?
不管远近,无论去处,让自己与孩子们一起,暂时远离压抑已久的生活,纵情奔跑,放声高歌.
在旅途中得到快乐,收获喜悦,在拓宽眼界的同时,亦加深了亲子间的情感纽带,如此岂不是一件美事吗?!
结语
总而言之,假期的主题一定要是快乐的,因为就像泰戈尔所说,儿童生来就喜欢尘土,喜欢自然,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像花朵一样渴望着阳光!
劳逸结合,有商有量,好好规划,好好生活,这才是假期中我们与孩子的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