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银河补习班补习什么

《银河补习班》补习什么?

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

是父母的必修课。

父爱不缺失

有人说“中国式家庭”是这样的现状: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记得有一次,在我的家长群中,一位妈妈不小心发了一条语音,一听是骂的自己孩子的爸爸,充满了愤怒与失望。孩子的爸爸时常不管孩子,喜欢出去喝酒,把两个孩子扔给她,她负担着他们的学习、生活,所以有了怨言,这也不难理解。

在年《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中显示,父亲主导教育的家庭不足两成。数据来源不知可信度有多高,但是就平日里的观察可以看出来,每天管孩子写作业的,接送孩子上下学的,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的还是妈妈居多。因为爸爸要工作,要忙事业,要主外。在孩子的教育中,父亲的缺失,会带来什么呢?愿每一位做父亲的多一点反思与自醒。

《银河补习班》影片中的爸爸马皓文历经磨难,不仅因为大桥垮塌入狱错过陪伴孩子的童年,出狱后还遭遇种种困难,被欺负、被误解、被打、被车撞……但是,他在孩子面前,一直总是那样坚韧乐观不屈。还记得面对一群邻居破门而入时的质疑吗?他一次次吼叫着“我不会认输的!”“我不会认输的!”“我不会认输的!”一个“骄傲”的父亲,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以至于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头脑里浮现出那些画面,泪水再一次迷蒙了双眼,那是对这样一位父亲的敬重与佩服。

“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不知道能点醒多少人。在影片中,这位父亲有着自己的教育观念,有着自己的教育方式,他可以允许孩子不写作业,但是他有着引导孩子的独特办法:他会带着孩子躺在土地上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去领会古诗的境界;他会不惜告假带着孩子参加航天展;他会设计图纸到深夜给孩子身体力行的示范,他会省吃俭用给孩子买电脑,他会注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并由此激发孩子内心的渴望……而这些,又是很多父亲做不到的。

当孩子在洪水中遇险时,他不肯离开,因为儿子在里面,他不停地用喇叭喊着:“儿子,你在哪里?你看看你周围有什么?你可以想出办法的!”除了感动于雨中的那份不离不弃之外,你会看到孩子面对危险时的勇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是一时的引导,这是和这位父亲平时对孩子的耳濡目染悉心教育分不开的。

有太多时候,我们做足了父母,自己不学习不进步却一味地要求孩子;我们高高在上,却从不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的疏离,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母爱不焦虑

在年UC大数据发布的首份《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里,其中孩子健康和孩子教育是排名最为靠前的母亲焦虑因素。

影片中的母亲是焦虑的。当马皓文入狱后,她没有等下去希望,她带着孩子离开,她把孩子送寄宿学校,她让孩子考清华北大,孩子要被退学她对着闫主任哭求,听说马皓文把孩子那样带在身边她担心他把孩子教成野孩子,她诉说自己挣钱为了孩子不容易。她也和别人一样,用恶毒的话贬损自己的孩子“他本来就笨”“你长了年级前十的脸了吗?”这多像我们平时听到的家长们的话语“你看你那样!”“知道自己怎么两下子吗?”“什么玩意儿。”“活笨死”“脑子不开窍。”“到不了大处”……是不是司空见惯?

很多人,有了孩子之后,内心惶恐,不知道将来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总之,是人人向往的那种好,学习成绩成了唯一的标杆与尺子,每天眼里只有成绩,于是看着孩子写作业焦虑生气着急无奈,不是有家长发朋友圈说“有女儿一枚,可以领走,不要彩礼,只要陪着写作业就好。”而有儿子的也回复说:“有儿子一个,可以领走,上门女婿也可,只要陪着写作业就好。”在这样的评判下,孩子反倒变成了“缺根弦”“成绩差”“不爱学”“笨”,家长于是更加无所适从。

当然也有很多家长,会每天直接把孩子送进服务中心小饭桌,为的是自己省点心,不跟孩子着急,而这样是不是也缺少了与孩子的联结呢?

“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个感受器,能感受到大人对他的感情是不是爱。”马皓文如此说。想想我们是爱孩子呢,还是有条件的爱一个学习好的孩子呢?

家庭教育中,父亲与母亲的教育应该互相配合的,男性的阳刚宽厚和女性的温润细致交相呼应,是一种和谐的境界吧。而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什么呢?父母要会回观自己,看见自己平时里情绪的由来,面对种种境况的原因,而这是需要不断地学习与反思的。很多的父母,按照武志红老师的说法,自己还是“巨婴”,如何去教育好孩子呢?

心中的桥

因为大桥的突然倒塌,马皓文从领衔设计师,成为了一名罪犯。服刑期间,妻子和自己离婚。出狱后,他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马皓文读马飞说:“有的人说你是笨蛋,蠢货,废物,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远相信你不是,爸爸修的桥会塌,但爸爸这个人不会塌。”

在整个影片的进程中,他的确是表现出了自己内心的坚强,他真的没有垮塌。一直到最后,儿子不理解他为何执意要还自己一个清白,他回答,“把自己的桥修好,在我看来,是世界上最大的事儿。”

而这个“桥”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自己的底线?意味着自己的追求?意味着自己的信念?还是意味着内心的平和?每个人,内心当中都会有一座桥,而这座桥,是你自己的精神支柱,是你的力量源泉,你也需要守住这座桥,不断强大自己。而桥下流水潺潺,你可以渡人渡己。就像影片中说的“你身处黑暗之中,还能把光亮给别人。”

第一次做父母与第一次做儿子

有人说,教师需要教师证,会计需要会计证,医生需要医师证,驾驶需要驾驶证,唯独做父母不需要有证。而做父母又是怎样重要而神圣的事呀,很多人很多时候,是懵懵懂懂做了父母,懵懂懂懂面对孩子。于是,家庭之中矛盾产生,冲突不断,这是有情可原的。因为,我们是第一次。

在一次个案中,利用潜意识图卡进行带领,面对着一家人。当父亲抽取到“错误”的字卡的时候,开始哭泣,我让他面对着孩子说出自己的想说的话,这位父亲第一句是“对不起”。看着这位父亲一览无余的在孩子面前表达着自己的心声,我的泪水也流下来。反观自己,在与儿子的沟通中,曾经与这位父亲同出一辙,但是虽然内心有愧疚,却说不出那句“对不起”,没有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里,我比这位父亲又差多少呢?回想昨天看的《银河补习班》,邓超因为自己的申冤受挫对着儿子大吼“你能不能考好”,袒露了内心的痛苦,之后,对着儿子,也是一句“对不起,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爸爸也会犯错”有多少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就是对的,而且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不肯放手,其实除了因为“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的自以为是,还因为“你就得听我的”的权威意识,还因为我们不学习与思考的愚钝。“迷者师度,悟者自度”,孩子就是我们的老师。

当这位父亲面对着孩子诉说的时候,孩子的眼泪也是簌簌而下。我知道,孩子的心也在融化。她可以感受到父亲的这份沉甸甸的爱。《银河补习班》的最后,儿子希望父亲放弃对自己冤案的追踪,父亲说“自己是失败的”,但是在儿子返航归来的时候,自己对父亲说了一句“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做儿子”我的泪水又一次盈满了眼眶。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他可以犯错他可以试错,我们能否给他这样的机会给他充分的理解给他最大的信任呢?

每个人,都是成长中的人,无论是谁,无论多大,无论男女,当我们自以为是的心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傲慢心也来了,当我们臣服于生命的时候,我们才真正地开始觉悟。

就像老师所说,无论带着他们来到了哪一站,我知道我是在用心陪伴着他们,让他们之间生成爱。而我,也一直在路上。

当孩子犯错了,我们有告诉他错了的可以修正吗?

当自己犯错了,可以真诚地道歉吗?

当孩子委屈了,我们有去感受他的委屈吗?

当孩子迷茫了,我们有去给他指引方向吗?

当孩子无助了,我们有给他宽厚的臂膀吗?

当孩子颓废了,我们有给他燃起力量吗?

学习与兴趣,成绩与健康

影片中,当马飞的妈妈忧心忡忡地打电话来询问儿子报没报补习班的时候,父亲马皓文胸有成竹地说,他给孩子报了全市最好的补习班——银河补习班。其实,哪里有什么银河补习班,那是马皓文给自己的教育的命名。

为了孩子,他在众目睽睽之下与闫主任打赌,从倒数垫底到班级前十到年级前十,这是怎样的跨越呀?!在这位父亲眼里,只要孩子内心有了学习的动力,一切皆有可能。

在与闫主任打完赌之后,马皓文给孩子量那一沓试卷的厚度,说到每天做0.1厘米的卷子还算多吗?孩子觉得这样分解了也不难。他那时对孩子说了一句:“真正的学习从兴趣开始。”而他也正是这样做的。孩子向往着蓝天,他与孩子坐航模,带孩子看航展,陪孩子躺在草地上写作文,带孩子看他如何轻而易举的帮助爆破旧的大楼……这一切,都在孩子内心当中播种下了学习的种子,兴趣的种子。而这,也是许多为人父母为人老师所不具备的,我们很多时候,只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