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舞少年贾樟柯刚刚高考落榜,离开故乡小镇去太原补习美术,决定以艺术生的身份复读。可惜文化课太差,贾樟柯一考三年,直等到北影改制,他才以旁听生的身份进了校园。原本贾樟柯是走文学路线的,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导演。在复读考学的日子里,贾樟柯写过一篇文章,亲自登门给了山西作家田东照。贾樟柯递完文章就跑了,走到路才想起来没留联系方式。田东照觉得年轻人有天赋,能吃文字这碗饭,辗转托了好几个朋友,好不容易找到贾樟柯,带他进入作协的读书改稿班。在改稿班里,贾樟柯时不时能见到文学界大拿,在老师的指引下进步飞速。田东照先生意外有了一名得意门生,很是欣慰。眼看要走向作家的道路,机缘巧合,贾樟柯在电影院看到了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一下被电影的表达方式震住了,立志成为一名电影导演。贾樟柯犹豫再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田东照。老师愣住了,问他是不是文学不如电影热闹,是不是受不了清苦的生活。理想伟大,顶着恩师的失望,贾樟柯还是决定改考北京电影学院。进入大学,贾樟柯却有些懈怠,他雷打不动,每周六去学校边的迪厅跳霹雳舞,过上了黑白颠倒的生活。他说,他在荒败的小县城混时,有很多机会沦落,变成坏孩子,毁了自己有太多机会沦丧,破罐子破摔。
年,世界电影巅峰年,贾樟柯重新被理想击中,他像戒毒瘾一样戒了霹雳舞,成立“青年实验电影小组”,开始拍电影。那年冬天,读大二的贾樟柯拍了短片《小山回家》,片子在香港获奖,贾樟柯因此认识了一个投资人。毕业前,贾樟柯回了一趟老家,见了老同学。有个同学坐了看守,跟贾樟柯说班上另一个同学做小偷被抓了,每天隔着铁栏杆找他说话,探讨人生哲学。那个人物留在贾樟柯脑子里,他开始写剧本。期间靠写专栏和去北京电视台演猴子养活自己。剧本完成,贾樟柯联系香港的投资人,找了30万启动资金。开机21天《小武》就完成了。片子没有送审,直接送去了国外。
年,《小武》拿了8项国际电影大奖。法国《电影手册》称贾樟柯为“亚洲电影希望之光”。第二年,《小武》版权在西方国家大卖,贾樟柯的银行卡里有了万。那时他29岁,刚从北影毕业。
年,《任逍遥》入围戛纳电影节。有次贾樟柯在北京小西天的一家盗版DVD店闲逛,店里新货不多,没有顾客。贾樟柯准备走时,老板拉住他问:有一个“贾科长”的《站台》你要吗?贾樟柯在国际上已有盛名,回到国内,电影却只能在地下盗版店流传,导演名字也被人念错。年,贾樟柯和刘小东开赴三峡,一人拍片一人画画,为水位上涨前的三峡留下图像。
当地的人生活条件很差,但生活很主动,挣一块钱高兴,挣两块也高兴。从三峡回来,剧组很多人都不像原来那样喜欢北京了,觉得大城市是虚妄之地。以前去酒吧玩挺开心,现在都觉得没意思,那种物质支撑幸福的信心动摇了。片子制作完成,名为《三峡好人》。进入发行运作环节时,贾樟柯偏要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同一天上映,制片人死活拦不住,说:“贾樟柯,你简直是在用国内的市场票房殉情。”年12月14日,两部影片同日上映。贾樟柯说:我就想看看,在这样一个崇拜“黄金”的时代,有谁还关心“好人”?两天后,《三峡好人》在长沙影院票房元,王府井影院多,最终票房30万。而《黄金甲》的总票房接近3个亿。新仇旧怨攒到一起,贾樟柯说:“我们希望让观众多看到反映现实生活的电影,而不是那些穿金戴银、飞来飞去的人。
1
这次和大家分享的影片是年,由贾樟柯导演执导的影片三峡好人,怎么来描述这部影片呢?我想先请大家看一副截图,你能找到人在哪里吗?
影片的女主人公沈红来到正在拆迁的工厂,寻找两年音讯皆无的丈夫,请看一下这个画面,几乎淹没在工厂的废墟里,再请看下面的截图,这是男主人公韩三明,他和沈红一样,从山西来到三峡库区,寻找16年未见的前妻和女儿,他也总是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空间里,空间吞没了他,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与空间,也就是电影叙事背景的关系是完全一样的,相比于巨大的空间环境,他们的身形是如此的渺小孱弱,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类似这样的构图,这些画面共同的特点都是,人物与环境的不相称,与其说人是环境的主角,还不如说与巨大的实体存在的空间相比,反而是渺小的,被动的从属的,这是贾樟柯在三峡好人中特意营造的空间意识,这是他专门创造的一种风格,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通过这部影片告诉我们什么呢?
绘画作品。这些画的作者刘晓东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当代著名画家三峡移民系列上他的代表作,年正在三峡库区画第3幅三峡题材的画作《温床》,贾樟柯原来是去给画家拍摄纪录片的,三峡库区库区移民的场景强烈震撼了两位艺术家,三峡好人,在很短的时间就编剧拍摄和制作完成了,刘晓东在影片里担任策划。
刘小东的画作可以看出,他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