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宝宝昨天,在一家奢侈品店的橱窗上,看到一张宣传海报,海报上的那个男孩,是易烊千玺。那张诺大的海报,铺满了整个橱窗,离很远就能看得见。这张海报,又让我想起了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妈妈,凭什么培养出两个如此优秀的孩子?。文章里,我在介绍易烊千玺的家庭背景时,写了这样一段话: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千玺,这位妈妈果断地带着儿子,从湖南来到了北京。因为经济条件有限,他们只能在六环以外的昌平,租了一间房子。易烊千玺2岁起,妈妈就为他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艺术训练班,发掘和培养他的兴趣。到了5岁的时候,易烊千玺学的东西就已经很多了:民族舞、中国舞、拉丁舞、现代舞、街舞、葫芦丝、声乐、书法……就在妈妈竭尽全力地陪伴儿子的同时,千玺爸爸则继续在外努力打工。他微薄的收入,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而这些钱,几乎全部都投资在千玺的培养上。这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不是一件容易事。这篇文章在我的百家号发表后,阅读量超过了16万,给我带来了超过元的收益。可这不是重点,我想说的是,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身为父母的读者激烈的讨论。我总结了一下,留言可分为三种态度:第一种:对千玺妈妈为了培养孩子而付出的所有努力和牺牲,表示赞赏和钦佩。第二种:认为千玺妈妈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不应该。第三种:靠爸爸一个人微薄的收入,支付千玺各种学习的费用?别逗了!同样作为父母,对于同一事件的这三种不同的态度,恰恰反射出三种不同的认知、眼界和格局。我始终坚信:父母的认知、眼界和格局,决定了孩子的命运。所以,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三种不同认知、眼界和格局的父母,才会有不同命运的孩子。第一种:对千玺妈妈为了培养孩子而付出的所有努力和牺牲,表示赞赏和钦佩。持这种态度的父母,分为两种情况。其一:这样的父母,有认知,也有能力。一直以来,他们也如同千玺的父母那样,全力以赴地付出着自己,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条件。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尽父母的责任,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前途。他们的孩子,是幸运的。其二:这样的父母,不一定有着超强的能力,但是他们时刻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在平时的工作和为人处事当中,他们总是能看见别人身上的长处,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不断地取长补短。他们不一定受过高等教育,不一定有高学历,也可能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让他们没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是他们谦卑的心和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孩子。他们没有实现的愿望,他们的孩子会去替他们实现。他们的孩子,也是幸运的。第二种:认为千玺妈妈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不应该。持这种态度的,有两类人:一类是:他们没有决心,也懒得为孩子付出。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是金子总会发光。何必逼孩子,弄得鸡犬不宁呢?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只是他们懒惰的借口。另一类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错失了培养孩子的时机。虽然内心懊悔不已,但是为了取得心理上的平衡,他们违心说出这样冠冕堂皇的话来。曾几何时,有些人倡导一种教育理念,那就是“快乐学习”。其实,这世上哪有什么快乐学习?哪一个功成名就的人,不是通过寒窗苦读或者勤学苦练而学有所成?如果说学习真的有快乐,那也一定是因为在刻苦的过程中,通过不懈的努力而解决了一道难题、攻克了一个难关、验证了一条真理,而产生了成就感,从而收获的快乐。人都是渴望成功的,但是过程很苦。只有成功的结局,才能让过程变得很甜。我总是会听见一些初为人父母者信誓旦旦地说:等我的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了,我一定不给他那么大的压力。什么早教、兴趣班,一律见鬼去,我只想让他自由自在地成长。没有什么比一个快乐的童年更重要了!每次听了这样的话,我都是在心里笑笑。因为,这样的父母,孩子小的时候他有多潇洒,孩子长大之后,他就会有多崩溃。童年快乐了,可是快乐的童年之后呢?这样的父母,我见的太多了。第三种:对千玺的家庭经济条件提出质疑——靠爸爸一个人微薄的收入,不可能支付得起孩子各种学习的费用。说实话,对于这样的留言,我是同情多于嫌弃。为什么呢?讲两个小故事。卢姗小时候有一个古筝老师,是个80后女孩。她父母都是工人,收入有限。她小时候,父母为了让她学琴,每个月都是东挪西凑给她交学费。妈妈除了上班,其余的时间都用来陪孩子了。爸爸在工作之余,也会去揽点小活儿。她的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但是他们始终抱着改变女儿命运的想法,所以一直坚持不懈。后来,她得偿所愿考上了一所著名的音乐学院。毕业之后,她先是应聘去了一所学校当老师,后来辞职自己创办了艺术中心。几年之后,不但买了车、买了房,而且还从老家把退休的父母接来一起生活。一家人苦尽甘来、其乐融融。这一切,让当初曾经笑话她父母“何苦来哉”的亲戚和朋友,无话可说。我有一个同学的邻居,为了让儿子上更好的中学,在丈夫的反对下,顶着压力贷款到市区买了一套学区房。而且省吃俭用给孩子报最好的补习班,请最好的老师。后来,她儿子不负众望考上了复旦。毕业后在上海立业成家,如今年薪百万。他说,他最感谢的就是自己的妈妈。我讲这两个小故事的目的,是想说:有些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