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未至,辅导班的招生广告便已铺天盖地,家长的“假期焦虑”也快要到达沸点。为了避免孩子“玩物丧志”,实现“弯道超车”,不少家长早已紧锣密鼓地安排起孩子的假期生活。除了各种传统的实体课、艺术课,有的还购买了网校的辅导班,恨不得让孩子每一天都泡在补习班。还有人表示:“只要上了这条船,就不会再下船了”。(1月3日东方网)
还有不到半个月,中小学生们就要迎来寒假。然而每至假期,孩子们不是在辅导班就是在去辅导班的路上。可以说,孩子们日思夜想的假期,已然成为很多家长头疼不已的时期。
为什么送孩子上培训班呢?除了担心孩子因无人看管染上不良习惯外,升学压力让家长面对培训班提升学习成绩的承诺难以抗拒,至于孩子快乐开心与否,却无暇顾及。
早在年,教育部等九部门便印发《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要求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随着减负的落实,学校层面的压力是减掉了,可家长的焦虑呢?毕竟,减负不仅仅是减轻课业负担,更重要的是减轻课外的负担。
现代社会压力大、竞争激烈,让孩子无法逃避这种全社会制造出来的压力。而让孩子趁机充充电,早学、多学一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孩子的学习能力。但是,长此以往,充满朝气的孩子们也会变得缺乏活力。而这样的人才和教育方式,与强调创新和变化的未来就业环境是相悖的,孩子也不会得到长远的发展。
不可否认,在每一个家长的心中,都有把孩子培养成天才,或者是当成来天才来培养的梦想。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味地把孩子推向辅导机构,实际是某些家长为了自己开脱。诚然,在快节奏的当下,家长们无暇进行亲子教育和家庭教育。可是,在教育方面,有些事儿舍不得也急不得。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亲子沟通,往往是最直接、最有温度的教育方式,有着辅导班不可比拟的优势。毕竟,当孩子进入辅导班之后,学业成绩或许会提高,但是综合能力却可能报废了。
所以,家长们应该重视利用假期弥补日常所不能带给孩子的生活教育与品格教育,多教给孩子们一点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人格与自省意识。与其让小学生在课外为小升初“点招”,学一大堆中考、高考根本不考而又高难度的东西,远不如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收获成长,这更有利于他们的成才、成功。
在这个寒假,可以预见,仍会有一大拨孩子走上“专属补习路”。但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孩子不是学习机器,也不是分数印刷机,孩子有他本来的样子。而把孩子当孩子来看,才是打开成才路的正确钥匙。
因此,假期陪伴孩子帮其找到学习的动力、方法,在精神世界、意志品质方面得到实实在在地提升,这也许才是过寒假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