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的孩子要不要上补习班

家长眼中的“起跑线”,未必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家长的过多干预,或许会阻碍孩子的正常发展。

近日,《扬子晚报》发布一项调查:

江苏省拿下文理科状元的21名学生中,90%以上的学生学前没有参加过任何补习班,即使那些学过奥数的状元也说“不感兴趣千万别学”。

这就带来一个困惑,这些摘取状元的天之骄子,原来并不都是“赢在起跑线”上的。

或者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零起点”,最终却取得骄人成绩。

那么,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孩子的“起跑线”,思考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孩子的教育,是所有家长心中的重中之重。

几乎在怀孕时,妈妈就开始为孩子规划未来的成才之路;还未上幼儿园时,父母已经决定给孩子报了兴趣班;刚读幼儿园,很多孩子就开始上补习班;直到读小学,孩子们已经把上补习班当成家常便饭。

中国家长把补习班当做孩子的“成长仙丹”,认为只要送孩子上补习班,他们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赢在起跑线上。

可也许我们都忘记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最早就是出现在各大补习机构的广告上的。

这一条起跑线,并不是孩子成长的起跑线,而是家长给自己孩子划定的标准线。

因为受众多补习机构的广告营销影响,家长们信以为真,认为让孩子从小多培养兴趣,多补课才能打好基础,领先于其他孩子。

因为担心孩子落后于同龄人,所以一窝蜂地把孩子送去学这学那,补这补那,把孩子尽量往前送,让其他孩子赶不上。

事实上,正是这种比较耽误了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拿孩子和优秀的孩子比较,本身就很不公平,因为就算超过了这个优秀的孩子,还会有更优秀的孩子出现;拿孩子和大部分孩子比较就更不合理了,因为每个孩子的自身条件和成长环境不同,能够取得的成绩也各有不同,完全没有可比性。

孩子的比较对象不是别人,而是他们自己。和过去比较,孩子才会有进步;和现在比较,孩子才会有不断发展的目标与动力。

简而言之,孩子本身就是他们最好的“起跑线”。

补习班只是辅助手段

再来说说参加补习班这件事吧。

想必每位家长都记得,十几年前,补习班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参加。

可以说,当时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很差,始终跟不上进度的,才会被建议课外补习。

也许有家长反驳,说时代不一样了,当年的孩子不用上补习班,不代表现在的孩子就不用上啊。

“隔壁家的孩子都去补习了,我家的孩子能不上吗?”“连班里排第一的孩子都要去补习,那我家的孩子更要上补习班了!”

难道就因为别人的孩子去补习,我们的孩子就不能认输,也一定要去参加补习班吗?

家长们一定要区分清楚自己的期待心理和孩子的真实状况,究竟是跟风报名补习班,还是觉得自家孩子真的需要补习,心中要有数。

我班里有一个小男生,成绩一直不怎么好,上课也不好好听课。我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他居然在课堂上打瞌睡。

于是我开展了一次家访,才知道这个才读三年级的孩子,每周都要参加好几科的补习班。

“我家孩子成绩不好,所以就给他报班了,上课听不懂的都找补习的老师解决。”

“可您孩子这样明显学不过来,他已经在课堂上打瞌睡了,会直接影响听课质量的。”

“没关系,不是还能补课吗?”

听到家长的话,我觉得这孩子之所以学不好,家长有很大的责任。

◆补习班只是一种辅助,完全替代不了上课和听课的作用;◆经常补习会形成依赖性,孩子从此不爱好好听课,也很难听懂课,需要有人直接把知识点告诉他们,把题目分析透彻◆即使如此,他们始终掌握不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研究表明,没上过补习班的学生学习后劲更足,在基础素养很多方面也优于上过辅导班的学生,正是这个道理。

顺应孩子的成长发展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从前有个农民,嫌弃自家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于是他灵机一动,决定“帮”它们加速长大。

他脱了鞋,下了田,把每棵秧苗都拔高了一点点,以为第二天就能丰收。

没想到第二天他到了田里,却发现那些被“加速”生长的秧苗,都死了。

这个“揠苗助长”的故事,每个人都知道。同样,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孩子的教育中。

我们想提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有想过方法对不对吗?有想过方向是否出错了吗?

最好的成长轨道,就是顺应孩子发展的规律,不过多干预,这样才不会伤害到孩子。

◆选择正确的方向

孩子的幼年教育能够决定其一生的成就,因此家长务必慎之又慎,帮助他们找准方向,找准定位。

只有在帮助孩子找到真正兴趣的前提下,辅之以合适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才能让他们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奔跑,健康快乐地成长。

◆避免“揠苗助长”

最近的“3岁孩子身患痛风”这则新闻,不少家长应该有所耳闻,原因是家长给孩子喂了太多老火汤,体内尿酸过高,以致于痛风。

这种“揠苗助长”的事情,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尽量少做,不然就害了孩子的一生。

有老师发现,那些经常参加辅导班的孩子,无论时是自理能力、积极性和专注度,还是他们的身体状况、情绪和睡眠情况,都不如没有参加过补习班的孩子。

因为这种“补课”违背了孩子的生长规律以及学习发展适应性,并不利于他们的内部成长。

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就一定要尊重孩子,顺应他们的生长发展规律。

少些比较,多些关爱,比“赢在起跑线上”更重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