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请戒“焦”戒躁》一文中,我提到家长焦虑的根源是害怕阶层下移。
通过学习获得红利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在学习上继续获得红利;没有通过学习获得红利的家长,更希望孩子能够弥补自己的缺憾,实现人生的逆袭。
所有的家长们都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有的家长都害怕孩子未来阶层下移。
从孩子出生开始,甚至孩子还在肚子里,家长们就开始为孩子们规划人生了。
一邻居家宝宝,孩子几个月大时候,家里就不容许买玩具,只能买学具;另一邻居家宝宝,也就刚会讲话吧,在游乐场玩的时候,嘴里蹦的都是英语单词;还有一个邻居,从孩子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报五六个班,孩子的日程排的比明星的通告还满,吃饭都是在去补习机构的车上解决的。
在网购的冲击之下,小区门口、各大商超、综合体周围,除了饭店,只剩下三种类型店铺:中介、药店和补习机构,全面解决人们的住房、医疗、教育需求。
我家宝宝儿时都在玩乐中度过,但也被大大小小的补习机构盯上过,每天各种补习机构的电话此起彼伏(中国这个社会已经没有隐私了):英语、奥数、作文、阅读、写字、画画、音乐、思维训练……
我不知道思维训练是干什么的?老师具备什么样的资质?他们能对三岁的宝宝进行什么样的思维训练???
其实我真应该去体验一下,这样可以写的更细致一些,可惜我没有。
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成人的各种证书考试,甚至是公务员考试、教师考试、各种职业考试,可以说:哪里有考试,哪里就有补习机构!
我曾经在学校门口看见补习机构的招师广告,是个晚托班,就询问了一下,要求的学历就是高中毕业,当然这些他们不会写在广告上。
说到晚托班,我想讲讲朋友孩子的事例,有几个孩子,因为父母工作缘故,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在晚托班做作业,但他们从小学开始成绩就不理想,到了中学更是一塌糊涂。
家长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接送孩子,明知钞票打了水漂,还是想花钱买个心理安慰,希望将来有一天对自己说:“我是个负责任的家长!”
任何一个中国城市里,补习机构都是多如牛毛、不胜枚举。
我体验的不多,只能写自己知道的二三事。
我曾经收到过一个补习机构的广告,上面写着一长串学生名单,列举这些学生被哪些高中录取了,后来我仔细查阅了教育局公布的录取名单,只有一个学生的名字和名单上相同,学校却还不同。
因为在教育系统里,所以我还知道一些事情。
很多补习机构的老板,多是在体制内有点背景的。他们是由于各种条件制约无法进入体制内,就只好在体制外做着教育的事情喽。
孩子上小学时候,一天回家跟我说:“妈妈,今天老师让没有上过补习班的同学举手统计一下,只有四个同学举手。”
其实老师也跟我说过我们家的孩子很有潜力,这些我都没有放在心上。
因为我一直觉得,孩子的学习是个长跑,小学才刚刚起步,没有必须把他的潜力全部挖掉,更不能让他从小学开始就厌学甚至厌世。
曾经还听同事讲过一个事情,说她班上有一个学生,上课从不好好学习,考试没有一次及格。快要学业水平测试了,父母很是焦虑,花了几万块的大价钱送他去补习,家长说在机构里“进步”很大,每次测试都及格了。同事说:“可是这次学校的模拟测试,他还是考了二三十分。”
家长花在补习机构上的银子,占了家庭的收入的一大部分,对于有点家庭也许就是一个大人的全部收入。
由此可见,中国的家长是多么地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补习机构里,一个四五十人的班级,每个学生收—元一节课;一对一的补课,一节课要—元;据说由于中小学体育地位的提升,某些大城市一对一的“跳绳”补习班,费用高达0元一节。
所以当别人觉得我养两个孩子压力大的时候,我一点都不以为然,因为我的孩子都是穷养的,哈哈哈!
也许我天生就是个吝啬鬼!
家长的焦虑养肥了补习机构。
现在多少补习机构已经上市或者在筹备上市,可见这一行业真是前程似锦!
很多家长表示自己也很无奈。
每次听到别人家孩子周末在补课,心里就不淡定了,焦虑让他们寝食难安,只能用送孩子上补习班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这就是剧场效应,开始有一个人站起来看戏,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其他人也只好跟着站起来看戏。
面对教育大环境的裹挟,其中有些家长也只能随波逐流,被汹涌的补习人潮推着、不由自主地向前,因为谁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被拍在了岸上。
我每次跟家长说,优秀的孩子不是补出来的,但很少有人相信,他们会说:班级某某某,成绩非常优秀,也在补习班。
难道这个某某某的优秀,就是补习机构补出来的吗???他的优秀不是父母培养的结果???不是学校教育的结果???
我相信他不补习也是优秀的,只是他父母可能不这么自信!
我认为学校的绝大部分老师都会尽心尽力教育孩子,而且也比外面补习机构的老师更有知识和能力,孩子的学习,关键在于课堂效率。
孩子的兴趣,确实需要培养一两个,但一定要在鱼龙混杂的培训机构中进行货比三家;至于那些文化课的补习班,切不要盲目跟风,一定要对自己的孩子具体分析,偶尔的查漏补缺也未尝不可。